
一杯咖啡升腾的热气中,承载着职业发展的理想。在上海闵行,有1300多家咖啡店,其中100多家聚集在新虹街道不到1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因为咖啡馆数量众多,这里已悄然成为闵行的“小咖啡之都”。当年轻人在这里打拼之际,新虹街道总工会以“工会链”赋能产业链,打造“技能提升有路径、职业发展有方向、产业融合有载体”的协同生态,聚合企业合力,助推上海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
“链式推进”,组建咖啡产业工会
在虹桥国际咖啡港里,不仅有大量的咖啡店,也聚集着许多与咖啡有关的企业。有时候,“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如此紧密的关系,为工会组建提供了土壤。街道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推行“龙头企业带头建、核心区域联合建、小微门店兜底建”模式。由虹桥国际咖啡港牵头,推动上下游原材料供应、设备销售等关联企业逐步建会。针对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咖啡品牌门店集中的特点,街道总工会主动对接星巴克、瑞幸、manner等连锁品牌,在沿街门店开展“扫描入会”活动,吸纳咖啡师入会,打造“链上工会”全流程组建运行体系。
目前,街道已形成“街道总工会-行业工会-企业工会”三级联动机制。截至目前,已吸纳20家咖啡企业工会,覆盖40余家原材料供应、设备销售等关联企业,并整合虹桥商务区(核心区)100余家咖啡门店,累计吸收2200余名咖啡师、豆子烘焙师等从业人员加入工会组织,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建会破题。
“赛训合一”,贯通人才发展路径
今年6月,“赋能产业聚合力·赛证融通淬匠心”2025年闵行区咖啡师技能竞赛在虹桥品汇如期举行。来自埃迪咖啡的咖啡师田小梦是参赛选手之一。对她来说,比赛的经历固然重要,更让她高兴的是,还可以拿到一张咖啡师高级工证书。当届比赛上,选手们经过选拔推荐、考证机构资格审核、理论测试初赛和实操考核复赛,都可拿到咖啡师高级工证书。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新虹街道总工会打造的咖啡技能竞赛的赛场,正成为许多选手成长的阶梯。通过工会与区人社局等部门的联动,实现咖啡师(高级工)技能竞赛模块与国家职业资格认定标准相衔接。 截至目前位置,已组织30余场赛前专题辅导,培训4200余名咖啡从业者,680人拿到专项培训证书,355名从业者通过竞赛直接获得咖啡师三级(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对人才的培训不仅在赛场,也在平时的每一天。依托虹桥品汇咖啡认证中心,为产业职工搭建了职业人才发展“双通道”,培训实训基地既为一线职工提供从初级咖啡师到首席技师的专业晋升路径,又为管理型人才开设门店运营、品牌策划等专项培训,2023年以来,已有28名优秀产业人才通过考核走上咖啡门店店长岗位,累计培训咖啡师高级工700余人,为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人才动能。
“链上赋能”,打造产业服务新生态
“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为行业工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田小梦的老板,埃迪咖啡的创业者曹之人在工会举办的竞赛活动中,更关注行业的资讯动态。“虹桥商务区是上海咖啡行业的头部区域,通过参加这类活动,既能了解行业最新资讯,也能提升技能,比如我所在的企业,虽然不直接销售咖啡,但是对咖啡豆的品鉴、咖啡制作都会影响到我们生产的产品。”
记者从新虹街道总工会了解到,街道总工会正探索将工会工作融入虹桥国际咖啡港产业链发展,联合星巴克、瑞幸等龙头企业,打造“培训+实践+资源”三合一技能人才赋能平台,开设精品冲煮、门店运营等5类培训课程,培训职工1200余人次。
“要赋能产业发展,打造产业服务新生态。”记者从新虹街道总工会了解到,考虑到产业的发展需求,街道总工会指导行业工会承办虹桥国际咖啡文化节系列活动,开展咖啡产业高峰论坛、咖啡产业创新联盟等系列活动,不仅打造了年度咖啡行业盛会,更打通产销渠道,在今年的虹桥国际咖啡文化节上,咖啡产业展商展示智能设备、咖啡豆、文创等2000余种产品,促成12项采购签约、56个合作意向及30余个烘焙品牌对接,推动工会服务与咖啡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今年,在闵行区总工会的指导下,街道总工会联动42家闵行咖啡上下游企业,发起成立“闵行区咖啡产业联盟”,将进一步充分发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辐射作用,联动闵行区全域咖啡产业资源,加快形成咖啡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