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要在抗日中做先锋丨她们被称为“烽火玫瑰” ,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书写热血巾帼传奇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庄从周 发布时间:2025-09-03 10:55

摘要: 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书写热血巾帼传奇

淞沪战役最激烈之时,“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成立。10名成员中,9人是纺织女工。她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跟随国民党部队转战南北,在前线救死扶伤,在后方开展文艺活动,在群众中宣传抗日救国,被誉为“烽火玫瑰”。


1937年,全国抗敌慰劳总会上海分会会长何香凝派秘书胡兰畦组织服务团赴前线慰问抗日将士,最后在女工补习夜校选定了10人组建“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包括9名学生和1名教师,由胡兰畦任团长。除团长外,其余均为在夜校学习的未婚上海青年纺织女工。其中,年龄最小的金敏玉刚满15岁,最年长的李亚芬不过21岁。当黄埔女兵胡兰畦带着军装走进课堂时,这些握惯纺锤的手,已经下定决心接过战地服务的旗帜。


1937年10月5日的出征仪式成为上海滩的盛事。何香凝亲赠“巾帼先锋”锦旗,《妇女生活》定格下她们齐耳短发的飒爽英姿。次日黎明,这群平均年龄19岁的姑娘背着油印机、医药箱,踏进了罗卓英十八军的驻地。她们用苏北小调改编的《劝郎参军》在战壕传唱,用被机油浸染的双手为伤员包扎,更以缜密心思揪出三个伪装成难民的汉奸……首月工作报告让质疑“女娃娃上战场”的军官们肃然起敬。


随着工作深入,该服务团不断壮大,沿途吸收成员,也有部队派员见习。至1940年,队伍已发展到40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她们辗转8省,行程2万里,成为上海人民抗日救国运动中壮丽的一页。


1937年11月,淞沪战线中国军队全线撤退。服务团随罗卓英部从上海撤退,途中一路屡遭敌机轰炸、扫射。在转移途中,服务团有几次因为没有及时跟上军部,失去了联络。为了能赶上军部,她们每天都急行军,丝毫不敢懈怠。此外,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她们还不忘读书看报、练唱歌、背台词,以便广泛发动妇女群众支持抗战。


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1940年7月“赣北大捷”后一个月,国民党竟让做抗日宣传工作的女兵们去打扫战场。服务团虽感意外,但还是毫不迟疑地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在没有防护用品的情况下去了战场。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有4名成员得了瘟疫发高烧病倒了,其中周文南转成伤寒医治无效牺牲,年仅18岁。


1940年冬天,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服务团的处境越来越艰险。为保留这支千锤百炼出来的女兵队伍,服务团以服役3年期满为由,利用请假探亲等方式,于1940年10月分期分批撤离了罗卓英部,各自奔赴新的战斗岗位。至此,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完成了历史使命。


责任编辑:李轶捷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工人要在抗日中做先锋丨产业工人和...

工人要在抗日中做先锋丨抗战烽火中...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