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线仅三天,报名人数突破1600人,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职工来到上海开放大学“抢课”。这是9月6日上海工匠学院举行的第六期“匠心学堂”暨第二期“工匠学历班”开班仪式上传出的信息。本期“匠心学堂”为何如此引得职工关注?答案正是——人工智能。
“匠心学堂”是由上海市总工会和上海开放大学面向产业职工,联合打造的重点公益项目。本期“匠心学堂”精准聚焦人工智能,既邀请高校专家深入解读AI理论,又携手行业企业家分享实战经验,全方位回应岗位一线职工对人工智能的强烈好奇与学习需求。新设的“人工智能工匠学历班”同样火爆,迎来了首批57名学员。他们以炽热的求知欲,紧随AI发展的时代浪潮,绘就“岗位学习、岗位创新、岗位成才、岗位奉献”生动画卷。
锚定“人工智能+”
培育复合型工匠新军
数据显示,“工匠学历班”中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学员占比近七成,匠心学堂的本科生及以上的学员占比则超过八成,他们的背景涵盖计算机、自动化、材料科学、生物工程等多个学科。本期学员的生源结构,折射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的成长特征:高学历、跨领域、重实践。于他们来说,追求的已不再是一纸文凭,更是技术深度、创新能力和职业跃迁的综合突破。
“文凭显然已不是最大的‘诱惑’。”上海工匠学院院长包起帆指出,“打动他们的是学院‘学了就能用’的课程体系——前沿的技术内容、真实的产业场景、权威的导师资源。”正是这种紧密对接岗位需求、服务职业发展的精准定位,让学员愿意在繁忙工作之余,持续投入时间与精力,追求更高层次的成长。
聚焦人工智能
理论、实践齐头并进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对产业人才提出的全新要求,此次“匠心学堂”与“工匠学历班”聚焦人工智能的理论与实践,为报名学员提供了一场人工智能的饕餮盛宴。
“匠心学堂”强调知识的普适性,采用“专题讲座+案例解析”形式,邀请高校人工智能领域专家与企业技术负责人联袂授课,为职工打开人工智能应用的大门。“工匠学历班”则侧重于人工智能领域的系统化培养与实战能力提升。课程设计紧密围绕学员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中的实际需求,坚持“实用导向”与“技术前沿”相结合,将人工智能专业内容与真实工作场景相对接,并将当前热点如“大模型原理及技术实践”深度融入教学体系,强化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学分互认
学历、技能同步提升
“匠心学堂”与“人工智能工匠学历班”同时覆盖了一线职工对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不同需求,为一线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构建职业发展的“快车道”。
为有效实现学员学历与技能的双提升,“工匠学历班”将“人工智能训练师(三级)”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内容融入课程体系,使职工在提升学历的同时,可获取国家认可的技能证书,无需额外投入时间与经济成本,显著增强其职场竞争力。
此次课程还注重发挥学分认定与转换方面的优势。职工在“匠心学堂”获得的学习成果,可以转换为学历班相应课程的学分。此外,若学历班职工学员已持有符合课程要求的相关证书,可申请免修免考专业中对应的课程模块。
当前,上海工匠学院正通过整合高校教育资源、工会组织优势与企业的产业技术力量,探索一条“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路径。未来,上海工匠学院将持续优化课程体系,拓展人工智能与制造业、医疗、能源等领域的交叉应用场景,推动更多一线技术人才成长为兼具工程能力、数字素养与创新精神的复合型“新时代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