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季度一次‘加餐’,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大家在一起很开心,整个团队充满了凝聚力。”在老牌国宾馆锦江饭店9月16日举办的“感恩员工日”活动上,刚刚捧得“服务明星”荣誉称号的餐厅服务员徐心如高兴地说道。
举办“感恩员工日”只是锦江饭店工会关心关爱职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锦江饭店工会打造“老娘舅工作室”化解职工烦心事,升级工间休息区为职工品质生活赋能,始终将职工冷暖记心头,推出了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职工“幸福工程”。
把职工当家人,“老娘舅”巧解思想疙瘩
客人因不理解而产生不满时,服务业从业者出于职业修养,仍需表现出一种大度、宽容的态度。这背后的委屈,一路从服务员做起的,锦江饭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孙宝华感同身受。
“客人提前到饭店,有可能会因为房间还未收拾好而无法办理入住。此时,职工做好解释工作,大部分客人都是理解的,但偶尔会遇上火气大的客人。” 孙宝华告诉记者,做服务业难免受委屈,饭店为此专门设立了“委屈奖”,还成立了“老娘舅工作室”帮助职工缓解心理压力。“我们工会就像一个树洞,随时纾解他们的坏心情。职工把顾客当上帝,工会也要把职工当家人。”
孙宝华说,职工不开心的时候,需要及时发泄出来,如果一直憋着,不仅影响工作,还会影响身体。为此,除了与上门的职工谈心,“老娘舅工作室”还充分发挥设置在每个部门的工会联络人的作用,联络人一旦发现职工有“情绪阴霾”,或者在工作中受到了委屈,就会将情况上报给工会,工会再与其进行一对一谈心,形成“收集—分析—疏导—反馈”的服务闭环,确保诉求传递零时差。
在孙宝华看来,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职工跑来“老娘舅工作室”倾述,意味着事情已经发生。“职工的一句话,可能让客人发火,也可能让客人熄火。处理对客难题,考验他们沟通的艺术水平,更考验他们知识技能储备和临场应变能力。”孙宝华说,在日常工作中,工会十分注重对职工的培训,既有心理健康方面,也有业务技能方面。“比如发生客人早到没房的情况,职工在对客人安抚的同时,还会向客人介绍锦江饭店悠久的历史文化,指引客人到艺术中心参观,或者到咖啡厅喝一杯咖啡,以此缓解客人焦躁的情绪。客人在享受一系列优质服务后,渐渐会把先前的不愉快抛到脑后。”
“家”怎么建,职工自己说了算
锦江饭店的职工之家,位于百年历史的锦北楼。走进职工之家,宽敞明亮的大厅正中,摆放着一张乒乓球台,四周墙上的照片诉说着锦江饭店的岁月变迁。“我们的职工之家已建成使用多年,一直深受职工欢迎。但目前,一些设施出现了老化,功能布局也需与时俱进调整。” 孙宝华透露,这几天,工会正对职工之家进行提档升级,预计“十一”长假结束就可以焕新启用。
“我们根据职工需要,在职工之家新辟出一块区域作为工间休息区,配备冰箱、投影仪、饮水机、微波炉、躺椅沙发等家具家电,方便职工休息。原来的音控室将重新装修,升级为爱心妈咪小屋,方便处在哺乳期的女员工使用。”孙宝华告诉记者,与职工之家相连的阅览室、健身房也将同步升级,更新书籍、更换老旧健身器材,并增加益智类桌游,用最“做人家”的方式用好每一处空间,做好每一处细节,让职工快乐工作、健康生活。
“这片崭新天地很令人期待!”锦江饭店大堂经理柴泽斌是这次工间休息区改造的参与者,“大家得知饭店把职工之家纳入了今年改造升级计划后,都像自己家要装修了一样高兴,七嘴八舌地向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期望。” 他将这些建议和设想一一分类整理后,打包交给了工会。令他没想到的是,很多建议真的被工会采纳了。
“原来我们的休息场地比较局促,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在工作之余来自己参与建设的‘职工新家’休憩,心情愉悦不说,工作也更有劲了。”柴泽斌说。
“职工的幸福感与归属感始终是驱动饭店前行的核心动力。工会作为职工的‘娘家人’,一直把提升职工‘幸福指数’作为核心工作。”锦江饭店党委书记、总经理陈辅仁表示,任何一项工会实事,不能做成就算完事,要从“有没有”向“好不好”“优不优”转变,从职工的问题需求导向整合工会资源,丰富服务内涵,带给一线职工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