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师格言】
生命不是要超越别人,而是要超越自己。
【名师聚焦】
王先林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经济法学科带头人、竞争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竞争法研究会会长。
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二十余项,获省部级奖励十余项,出版独著、合著十多部,发表论文和文章二百余篇。获全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被授予“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和“全国模范教师”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并入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上海市育才奖和宝钢优秀教师奖,主持上海市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经济法”。
【名师风采】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拥有30年法学教龄的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王先林,最引以为傲的是,在他言传身教下,培养出400余名法学专业人才遍布全国各地,成为法治中国的生力军;在与法同行的30年间,作为法学领域的学者,为国家利益提供政府决策和咨询服务。他作为上海唯一一位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为不断推动和完善我国反垄断法制建设作出了艰辛努力和卓有成效的探索。
与法结缘 无愧于心
与法结缘,实属偶然。王先林出生于安徽西部的一个小山村,高考前,对法学专业闻所未闻。或许是命中注定,1983年参加高考,王先林便被安徽大学法学专业录取,从此,他的人生与法结缘,分别获安徽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选择任教的他,33岁就被破格晋升为教授,成为安徽大学最年轻的法学教授之一。
硕士毕业后,王先林选择了教师职业。上世纪初,法学人才稀缺,挣钱轻而易举。而王先林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三尺讲台。面对旁人的疑惑,王先林自嘲道:我是个“书呆子”,干不了其他事,教师,是我儿时的梦想,现在恰好如愿以偿。正是凭着对教师职业的向往和对法学的热爱,王先林作出了无愧于心的选择。
王先林在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30年。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意味着要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初心。王先林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提升自己。抱着对法学的坚定信仰和对学术的刻苦钻研,王先林在法学专业领域崭露头角。2005年,作为人才引进,王先林成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担任交大法学院经济法学科带头人至今。后来还先后担任过法学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被聘为校特聘教授和二级教授。
“能从事自己喜爱的法学专业我觉得很幸福”,王先林庆幸于自己的选择与坚守。
教书育人 言传身教
王先林始终认为,传道授业解惑是一名教师的天职,特别是对于法学教师来说,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的学术思维和职业理念产生影响。“我们作为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到自己的学术成果,更多地要关心如何培养学生,让他们在学术道路上少走弯路”,这是王先林对教书育人的一贯态度。
法学专业,职业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他常常告诫学生,先做人,再做学问。为此,交大法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品德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引领学生坚守学术规范和伦理底线。他反复强调,学术研究需要创新,但不能为创新而创新,一切应以国家利益为重为国家利益服务。
为中国法律界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是王先林的使命担当。而教育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在王先林看来,传统的单向传授知识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是王先林的教学之道。在他的课堂上,发现错误远远比隐藏错误更重要。他坚持每年一半以上课时为本科生主讲专业课——经济法和通识核心课经济与法律课程。他指导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多人获优秀学位论文或优秀成果奖;他主持的经济法课程,2014年获批上海市精品课程,2017年获批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法律人才的培养,更要注重人生价值和人文情怀的培育。王先林常常引导学生,法学专业,不仅作为谋生的手段,还应该树立远大目标,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利益结合起来,用所学的法律知识报效国家和社会,而不光是考虑自己赚钱多。王先林积极鼓励毕业生报考公务员,在他的“怂恿”下,2019年毕业的两位法学硕士研究生报考法官、检察官并被录取,在专业更对口的平台上为大众服务,追求公平正义。
坚定方向 开创先河
在与法同行的30年间,王先林接触了经济法的多个领域,但其中最让他钟情的还是竞争法特别是其与知识产权法的交叉领域。这在国内的法律界实属一个新兴领域,在多年前这个几近空白的领域中,王先林进行了大量的摸索和研究,求索过程也艰辛而曲折。王先林在自己的博士毕业论文开题时,选择了反垄断法与知识产权法的交叉领域作为研究对象,但老师们听到这个选题时,都不禁有些担忧。开题时的不顺利,丝毫没有影响王先林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兴趣,他仍然坚持这个选题并顺利地完成了近30余万字的博士论文,当年就由法律出版社出版成书,这便是《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知识产权领域的反垄断问题研究》。书籍一出版就在国内的法律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为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开创了先河。
尽管面临各方面的困难,王先林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在这一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最终让国内知识产权领域的反垄断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
作为一名法学教师,王先林是幸福的,桃李满天下,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输送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是教师的最大欣慰;作为一名法律学者,王先林是自豪的,用自己的学术研究,为国家利益保驾护航,是法律学者最大的宽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