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健明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公共管理学科带头人之一。先后担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发展规划处处长,研究生处处长、高教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上海市社会保障重点学科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社会保障国家级教学团队主要负责人之一。上海市政府公共决策支持研究基地副主任,上海市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现代城市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教学奖10余项,科研成果多次获省部级级领导批示或被政府职能部门采纳。出版独著、合著10余部,发表论文70余篇。获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称号,上海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宝钢优秀教师奖,三次获得上海市育才奖。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学名师,建校四十年杰出教师称号。上海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一、二、三等奖指导教师。
名师风采
三尺讲台,一站就是40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张健明教授用自己的赤诚之心在高等教育舞台上演绎着他的平凡人生。他以深厚的理论造诣吸引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被学生称为“最有魅力的老师”。
学生的“领路人”
上世纪80年代初,张健明就站上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讲台,在同一所大学一站就是40个春秋。从助教、讲师、副教授、到2005年成为教授,40载的教师生涯,他始终身体力行,践行着教书育人的宗旨。他曾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主任,张健明一直始终提倡的是一种境界,做人先要悟“道”,其次再掌握工作之“术”。
在他的教育理念中,刚踏入大学校门的莘莘学子,正处于青春转折期,迫切需要导师的引领。高校教师,就应该成为大学生人生和学业的“领路人”。
张健明常说,高等学校育人是第一位的。他十分注重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和塑造,总是教导学生不仅要做学问,更要学会做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树力远大抱负和崇高志向。 张健明主讲的“社会保障概论”课程总是在第一时间被学生选满,深受学生欢迎,被评为“精品课程”。
他是在校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的指导教师,多年来,积极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大学生创新研究,深受学生欢迎。
教学中,他注重问题导向,鼓励学生自觉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多年来,他总是不辞辛劳带领学生深入基层调研,悉心指导学生创新实践。
最具代表性的是他指导学生科研团队完成的“上海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研究”项目成果,获得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作为指导老师,从竞赛作品的选题,到作品的实践调研,张健明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自驾带学生去基层社保中心、养老机构进行系列调研、访谈,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
在竞赛团队赴北京参加决赛答辩时,张健明有的放矢地给学生团队作赛前辅导。在他的谆谆教导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高手林立的团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全国一等奖,令人刮目。
田野调研,创新实践
作为导师,张健明教授尽其所能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研究能力。他带领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实战中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2017年暑假,社会保障专业的20余位研究生,在张健明的带领下,承担并完成了一批重要的研究课题,其中有上海市决策咨询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参与科学研究的“实战”中,学生的能力获得了显著提升。
张健明积极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他带领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深入社会开展实地调研。张健明在基层社区建有工作室,他把自己的工作室作为学生的实践基地,常常带领学生深入基层社区、行业企业、政府部门开展调查研究。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实践活动,并为学生提供科研经费,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实践能力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5年,张健明在社区建立了“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工作室”,带领学生深入基层社区第一线深入基层社区开展田野调研,撰写了数十份调查报告,为市区两级政府提供了十多份决策专报。
2017年,张健明想出了个“金点子”。依托学校在宝山区、松江区建立的大学生创新实践研究基地,他组织社会保障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分批“蹲点”位于宝山区顾村、罗店的“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室”,以服务社区老年人为契机,组织学生听社区老年人讲过去的故事,大学生们则将老年人的叙述与泛黄的老照片制作成具有纪念意义的影视光盘,老人们如获至宝,迫不及待召集子孙一起回顾风雨人生,并且拿着光盘到居委活动室互相展示。年轻的学子们从耄耋老人的人生旅程中直观了解到上海城市的变迁,深切感受到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兴旺。这是个一举多得的教育方式,既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又给予了老人精神关怀,同时又提高了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度。
任教40年,张健明感悟颇深: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最重要,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是高等教育之魂。高校教师在言传身教中展示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理想人格,是教学的最高境界。获得学生的认同,是老师的最大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