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子宫是女性孕育生命的重要器官,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起源于母亲的子宫。但不幸的是,每年都会有一部分女性因为一些疾病而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子宫,变成“不完美的女人”。而对于女性而言,最常见的两种致子宫切除的良性疾病就是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
临床表现
子宫腺肌症约半数会合并子宫肌瘤,两者的临床症状也有许多相似和不同之处。
月经异常:两者都可以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但相比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患者的疼痛更加明显,常表现为进行性痛经。
下腹包块:两者都可使子宫增大,。但不同的是子宫肌瘤为局限性生长,触诊时常表现为子宫高低不平,而腺肌症多为弥漫性生长(也有少数呈局限性生长,称为子宫腺肌瘤),触诊时表现为子宫饱满,呈球状。
压迫症状:子宫前贴膀胱,后靠直肠。子宫肌瘤向前压迫膀胱可以引起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向后压迫直肠可引起下腹坠胀不适、便秘等症状。而子宫腺肌症一般不会产生压迫造成这些症状,只有当特别严重时,才可引起压迫症状。
不孕、流产:黏膜下肌瘤和引起宫腔变形的肌瘤可以引起不孕或流产。子宫腺肌症也可以导致不孕或流产,如引起子宫的体积增大,导致输卵管开口的形态改变,可能阻断精子的移动,胚胎的运输;子宫变硬,伸展性变差,从而影响子宫肌层的血运,影响患者的生育力;影响子宫内膜功能,免疫方面等因素,导致内膜容受性变差。
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的症状和危害,是不是除之而后快呐?这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无非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腺肌症与子宫肌瘤一样,在发病机理上都是依赖性激素生长。目前用于临床的药物较多,统称激素治疗。通过长期、大量的临床验证,激素治疗共同特点是:用药期间有效;副作用贯穿用药全过程;停药后重新生长,症状也随之而来。症状较用药前更加严重,术语称之为:停药后反跳,反跳结局“变本加厉”。
手术治疗
当患者的子宫增大到一定程度,或临床症状明显时,或肌瘤有恶变倾向等情况时,此时药物治疗已经无效,需要借助手术治疗。
但由于子宫肌瘤的多发性和子宫腺肌症的弥漫性生长,和正常子宫肌层没有明显界限,而且两者都存在手术后复发的问题。所以传统的经典手术方法就是根治性手术--切除子宫,做到“一劳永逸”, 100多年来没有改变。
然而失去了子宫,会对女性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生育功能丧失 这其实是显而易见的,作为孕育胚胎的器官,失去子宫就无法亲自孕育自己的孩子,这对于一些希望拥有宝宝的女性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
月经消失 月经与子宫息息相关,子宫内膜的周期性脱落是月经形成的原因。切除子宫之后,即使卵巢和大脑依然能对月经进行相关的调控,执行相应命令的子宫的缺失,也会导致这个过程最终无法完成。
内分泌紊乱 绝经前,子宫与卵巢可以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而随着子宫的缺失,这种平衡被破坏,不仅使卵巢功能发生衰退,也导致卵巢功能出现退化,从而引起内分泌紊乱,极大可能导致更年期提前。
疫能力下降 子宫可以对女性的泌尿系统进行保护,同时可以防止外来细菌的入侵,增强女性的抗病能力。所以切除子宫后女性的免疫力往往会大幅下降,抗病能力减弱,极其容易生病。
尿失禁 因为切除子宫后骨盆底的支撑能力削弱,且尿道组织弹力变薄,许多女性会有尿频、尿急。尿痛的泌尿道症状,加重时还可能出现尿失禁等情况。
由此可见,对于女性而言,子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女性会在有选择余地的情况下去切除自己的子宫。那么有没有一种手术方式既可以切除病灶,又可以保留患者的子宫,并解决术后的复发问题呐,实现患者“保留子宫,做完美女人”的愿望呐?
答案是肯定的!同济十院妇产科微创手术团队,长期以来致力肌腺症保留子宫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主要研究目的是:保留患者生育力;保留子宫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尽可能获得长期缓解症状(痛经和经量过多等)。经过长期的努力,成形了一套特色的技术方法,取得一系列的进步:
技术特色
我们不仅可以针对病人实际情况设计出更加合理的病灶切除术,更重要的是我们原创性研发了子宫动脉和神经阻断技术。该技术经大量临床验证证明,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拓宽了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保留子宫的适应症。使得越更多的肌腺症女性子宫得到完整保留。
进一步提高了微创手术的质量。减少手术出血,降低术后发热,加快术后恢复,一般情况下患者住院总时间5天左右,术前1天,手术1天,术后观察2-3天。
明显改善了保留子宫治疗中远期结局。
有效控制了术后复发问题。术后肌瘤复发率控制在3%左右,肌腺症复发率控制在5%左右。
部分患者获得孕育。该技术从总体上改变了100年子宫肌腺症必须切除子宫的历史,为部分希望保留子宫的女性提供了保障。
目前该技术已经在联盟内多家医院推广应用,技术操作规范,安全可靠;经单中心、多中心大样本临床验证,临床结局良好,为女性患者保留子宫做出了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