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研究室主任李惠萍:慧眼独具惠泽病患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孙明敏 发布时间:2019-11-25 16:37

摘要: 呼吸系统疑难杂症找李主任,多少走投无路的危重患者,在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研究室主任李惠萍的精确诊断和精准施治下起死回生。

[名医名言]


务实敬业,厚积薄发;博爱仁心,珍惜感恩。


[人物聚焦]


李惠萍,博士、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卫生部重点专科负责人、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兼间质病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肺科学分副主任委员兼间质病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常委;上海市医学会内科专科分会委员、华东地区间质病协作组组长、美国ACCP资深会员(FCCP)和ATS会员。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主要研究领域: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结节病、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及下呼吸道难治性感染等呼吸系统疑难疾病。


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著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主编出版《实用间质性肺疾病》和《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2部专著。分别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七届、第十一届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第十二届上海市医学科技奖成果推广奖等。现任上海市政协委员,曾任上海市人大代表。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曾任上海市肺科医院副院长(2007-2013),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任(1998-2017)。带领呼吸科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


[名医风采]



呼吸系统疑难杂症找李主任。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研究室主任李惠萍早已蜚声海内外。多少走投无路的危重患者,在她的精确诊断和精准施治下起死回生。30多年的用心积累,练就了她的一双慧眼,一些罕见或极易误诊的病例,难逃她的法眼。她的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造福了无数国内外呼吸困难患者。


有口皆碑的好医生


作为文革后恢复高考的首届医科大学生,李惠萍的初衷就是当一名技术好、服务好的好医生。可是,当一名好医生谈何容易。从医近40载,抱着对白衣天使的敬畏之心,脚踏实地,苦苦追寻,执着坚守,成为了一名有口皆碑的好医生。


遇见好医生是病人的福气。多年前,一名南通50多岁的男性患者,发烧一个多月,两肺呈磨玻璃状,辗转来到上海肺科医院时已高烧40度以上,严重缺氧,危在旦夕。病情刻不容缓,李主任当即将该患者收治进重症监护病房,经验性诊断为肺孢子菌感染,马上下医嘱对症下药,并辅以激素治疗,当天下午,持续一月的高烧消退了,一个月后患者完全康复出院了。之后,每当逢年过节,李主任总能收到患者妻子发来的信息,感谢她的救命之恩。


在李主任几十年的从医生涯里,这样的起死回生的病例不计其数,这得益于李主任经验性的正确判断和及时处理,而这样的积累绝非一日之功,正是对每一个病人的悉心观察,才能在危急时做出恰如其分的决策,才能救病人于危难之间。面对患者呈上的两大箱锦旗,白衣天使治病救人的成就感在李主任心里油然而生。


疑难杂症找李主任




1998年,李惠萍作为人才引进到上海肺科医院担任呼吸科主任,她有着扎实的功底和深厚的积累,她对疑难杂症的准确判断能力在同行及患者中口口相传。一名盐城的小伙子,两肺像棉花团,病灶越来越严重,当地医院难以诊断。于是,当地医生推荐他到上海肺科医院找到李主任,经活检诊断为特殊的真菌感染,为了搞清楚具体病理,李主任为他做了更特殊的检查,发现了罕见的毛霉菌感染。查清“元凶”后,对症下药,由于诊治对路,病人很快康复了。李主任深有感触,对患者的正确诊断是第一位的,这样才能让病人少走弯路,避免因误诊给患者造成的痛楚甚至危及生命。


李惠萍精湛的技术和博大的医德享誉海内外。黑龙江、新疆、新加坡、马来西亚、奥地利、日本等地的患者不远万里慕名前来,她的专家门诊总是一号难求,常常从早上8点一口气就诊到下午1点半,水也不敢多喝,为的是尽可能给每一位满怀期望的患者满意的诊治。


危难之中显身手


2003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席卷了中国大地。治病救人,责无旁贷。作为呼吸科负责人的李惠萍医生,受命于危难之际,担任市防范“非典”专家咨询组成员和肺科医院“非典”专家组组长。阻击“非典”战役刚刚打响,李主任挺身而出,冲向了疫情第一线。尽管她爱人作为上海市援疆干部,远在阿克苏地区,女儿又正值高考关键时期,但医生的天职让她像战士一样奋不顾身,冲锋陷阵。忙着市内的会诊,病人的门诊,科室主任查房,市民防病知识宣传,专家讨论……在那段连轴转的日子里,备考的女儿几乎看不到妈妈的身影,只能天天吃着妈妈为她准备的一周的炒饭。


一天深夜,李主任接到一名外籍病人紧急会诊的通知后火速赶赴某医院,该院初步诊断为“非典”疑似病例,要求转肺科医院隔离病房收治。若出于自我保护,她可以完全同意该院的诊断将病人一转了之。但李主任反而多此一举,置个人得失于不顾,又给患者作了详细检查。通过缜密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史分析,并根据CT检查结果,她果断地排除了“非典”疑似病人的诊断。她以对每一个病人高度的责任感、忘我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展示了白衣天使的人格魅力。


体恤病人,无微不至





救死扶伤,她有的是责任心和使命感;体恤病人,她有的是爱心和同情心。


作为一个临床医生,她每天穿梭于病房之间,没有惊天动地,没有豪言壮语,但却有一颗金子般闪亮发光的心。她对每位病人都那么的无微不至。她常常发自肺腑地说:“如果你拥有爱心与同情心,当你看到那些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患者时就不会无动于衷、不会冷漠如霜、不会生硬顶推、不会吝惜自己的举手之劳去帮助那些需要你的人”。因此,尽管常常因为病人太多而加班加点,尽管常常感到疲惫不堪,但李主任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常常有病人开玩笑说:看到李主任,病就好了一半。


李主任在繁重的临床医疗和科研之余,还注重和热心医学公益事业:2010年6月11日,率先在上海成立了“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疑难肺部疾病诊疗中心”,2012年11月14日又牵头成立了“上海市杨浦区慢性气道疾病防治联盟”,2014年12月31日在国内率先成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俱乐部”,并建立公众微信号,建立了慢性气道疾病网站,对广大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患者进行每月一次的防病治病基本知识培训,受益患者多达数千例次,赢得了患者的交口称赞。


从医近40载的李惠萍,始终践行着白衣天使治病救人的天职。她不忍心将命悬一线的危重患者拒之门外,只要有一线希望,她就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以精湛的医术拯救病人的生命,解除患者的痛苦,给病人带来福音。


责任编辑:王慧,朱红妹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名医】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研究...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