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近开学,在家呆了近半年的神兽们终于归笼。家长在庆幸的同时,也许也会有一些担心。孩子心情不好怎么办?孩子容易发脾气怎么办?孩子不愿意上学怎么办?
如果你有上述担心,复旦儿科心理关怀与支持工作组的如下建议,希望可以帮到你。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可以和孩子更好的沟通,那如何能和孩子更好地沟通呢?在心理学中,我们把沟通方式分为五种:指责型,讨好型,打岔型,超理智型和一致型。例如,如果孩子跟家长说“妈妈,我不想去上学”。指责型的家长会立刻很生气,他们会说“你怎么可以不去上学?你这样有什么出息”。甚至,愤怒的家长会将孩子过去的错误一起指责出来。此时,孩子也许也会很生气,一场家庭大战一触即发。讨好型的家长会说“好好好,你怎样都可以,那我们就不去上学了。”这样,孩子会分不清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自然也不会按照父母期待的方式发展。打岔型的家长会说“哦,今天天气不错啊”。父母与孩子不在一个频道上,自然也就无法有效沟通。超理智的家长也许会拿出一张纸说“来,我们坐下来分析一下利弊。我们要把不上学的好处和坏处罗列出来”。这种情况下,孩子会觉得他的情绪不能被理解。我们最期望的沟通方式是一致性沟通,此时,父母会承认并接纳孩子的情绪,并对孩子有一个好奇的态度。父母也许会这样说“哦,看来你对上学有些害怕,能和我说说发生了什么吗?”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
在前段时间有一部热播剧《小欢喜》,当中几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沟通模式。其中,方一凡的妈妈在孩子没考好时,在不断指责“你这样没有用啊,妈妈打听了,大家的分数都有上升,就是水涨船高,还是没有好大学上。”此时,孩子的反应如下:“我分已经上来了”(希望父母看到自己的努力),“你老拿我和别人比,我智商已经到这了”(渴望被理解),“我情商比他们高啊”(希望父母看到自己优秀的地方)。但妈妈只是在焦虑的表达担忧,最终,孩子会说“你自己去补习吧,我祝你考个好大学,妈妈。”此时,孩子与父母自然无法维系良好的关系。同样是没考好,英子选择了逃课。此时,她遇到了同学的妈妈。这位妈妈是这样回应的:“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啊,能跟阿姨说说么?”这是一个开放式提问,可以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你为什么觉得宇宙治愈呢?”这句话是通过孩子的爱好,了解孩子的想法。“我听说你学习特别好,谁规定你每次都必须考好?” 这里是一个接纳的态度。最后,询问孩子“你希望你的未来是什么样子?”这句话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帮助孩子完成自我整合。在这段谈话中,英子谈了很多自己的愿望,对未来的期待,也和这位阿姨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由此可以看到,父母与孩子良好的沟通是非常必要的。研究表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是保护其子女免受抑郁和焦虑侵扰的有效方法;父母对子女过多的拒绝否认、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是导致其子女形成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和心理不平衡等不健康心理品质的主要因素。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如民主、宽容、赏识和鼓励)可提高子女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投入水平;而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如责骂、专制、严厉和干涉)则易引发子女的心理问题,负性影响其学习投入。
因此,良好的教养方式,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面对挑战。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孩子的情绪问题。新冠疫情对整个社会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这场疫情中,成人尚且有焦虑,抑郁等情绪。孩子也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影响。此时,孩子可能会有如下症状:心境低落,哭泣;强迫性洗手;担心自己患病等等。一般情况下,这种情况可以自行缓解。但如果孩子的焦虑,抑郁情绪超过了两周,并伴有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睡眠问题等生理问题,则应警惕孩子存在患病的可能。由于生理易感性及环境的影响,一些孩子的脑内可能存在神经递质的失衡,这会引起抑郁、焦虑、行为问题等。此时,家属需要做的是不要把孩子当作不坚强,然后教训他们,或者给他们更大的压力。他们需要的是有一个人知道他的确生病了,知道这不是他的错,去陪伴他们,这就这就够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方式可以帮助孩子改善情绪。健身,听音乐,晒太阳等都是非常好的方式。但如果孩子的情况长期没有缓解,请带孩子尽快就医。
临近开学,家长与孩子有适度的焦虑是正常的,一些放松训练的技巧可以帮到家长和孩子更好应对焦虑。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个小练习:先深呼吸几次,放松身体。此后想象我们的压力或焦虑是什么样子的,它有多大,多重。在想象中后退一步,让压力留在原位。想象面前有一个按钮,用食指按下按钮,想象所有物体化为微粒,四射,飘散,消失,直至心中情绪淡化。此外,想象一个能给自己带来安全,放松的地方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应对负性情绪。
最后,分享纪伯伦的一首诗《致孩子》:“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并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会在过去停留。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因为他爱这一路飞翔的箭,也爱那无比稳定的弓。”希望父母和孩子可以顺利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