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冻哭了!寒潮又来了!
新华医院整形科副主任医师吕开阳特别提醒,取暖器、暖宝宝、暖手宝热水袋,还有老上海人喜欢的汤婆子可能都是低温烫伤的隐形杀手!
五种常见取暖方式:
1、取暖器
市场上的远红外线电暖器是许多南方人家中必不可少的取暖设备。但“小太阳”式的取暖器只能照射身体局部,如果不注意变换体位,很容易造成局部烫伤。
2、暖宝宝
贴在身上能抗御风寒、保健热敷,深受女性、老人等群体喜爱。然而,取暖贴的发热温度一般在60~70摄氏度之间,发热时间为10~12小时。在这种温度下,直接贴在皮肤上很可能造成低温烫伤,应贴在内衣或袜子上,并且注意避开皮肤薄的地方。在夜晚睡觉时切忌使用,人体意识不清,对热度不敏感,容易受伤。
3、热水袋
热水袋字面意思是里面有热水的袋子,现代热水袋通过电动加热装置将内部的易热物质加热,免去了装入热水的麻烦,因此电热水袋和电热饼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4、暖手宝
学生族中越来越流行的取暖神器。通电时不离人,不要长期通电;使用时用毛巾包裹,不要直接接触;入睡前取出。
5、复古的“汤婆子”
老上海人都记得,小时候用的最多的“汤婆子”,这是一个扁平的铜壶,壶顶上注水。在使用“汤婆子”的时候需注意安全,注水温度最好不要超过80℃,不要贴身使用,防止低温烫伤。
这五种是最为常见的取暖方式,同时也是最容易造成低温烫伤的。
新华医院整形科主治医师陈惠平指出,低温烫伤是指身体长时间接触高于45℃的低热物体所引起的慢性烫伤。
最容易低温烫伤人群是:感觉迟钝或睡得沉的一些人,比如婴幼儿、老人、瘫痪病人或醉酒者,紧贴热源的部分皮肤就容易造成局部烫伤。
低温烫伤如何处理?
应立即除去热源,用干净的常温自来水毛巾冷敷。有水疱者,如果水疱未破,应避免破溃,水疱张力过大者,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吸疱液。烫伤严重者在冷敷后应及时去医院处理。
注意:牙膏、酱油不是处理烫伤处的良药,易于引起烫伤处感染,增加治疗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