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天时,洗澡那几分钟,可能是每天最轻松惬意的时光。但现在天冷了,你还会每天洗澡吗?其实,洗澡好处多多,除了可以清洁消疲,还可以舒筋活血、改善睡眠,提高皮肤的新陈代谢。但是,如果洗澡的方式不对,却会让你生病!
01、泡太久
泡澡时间太长,会使皮肤表面失去油脂保护,从而产生干燥瘙痒等症状,还会引起皮肤发皱、脱水等情况。此外,长时间泡澡人容易疲劳,易引起心脏缺血、缺氧,致使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甚至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而猝死。
建议:一般淋浴10~15分钟完全足够了,就算是泡澡,最好也不要超过20分钟。
02、水温高
洗澡水温过高会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加剧皮肤干燥的程度。同时,过高的温度还会增加心脏负担,使心脏缺血缺氧,严重者会诱发猝死。
建议:人体正常的体温为36~37℃,淋浴时水温可以稍高,在38~40℃即可;泡澡时水温在35℃左右最佳。
03、太彻底
冬季皮肤本就干燥脆弱,如果使用清洁能力较强的浴液,会损害皮肤的保护层,加重皮肤问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建议过于用力擦搓身体表面,那可能会造成皮肤受损,失去完整的皮肤屏障,微生物感染的危险会显著增加。
建议:一般来说,如果每天都必须要洗澡的话,可以选用较为温和的偏酸性沐浴露,清理手、腋窝及臀部等皮肤褶皱部位,其他部位用清水冲洗即可。沐浴后最好涂一层可以润肤、保湿的护肤品。
04、太频繁
洗澡过勤,会把皮肤表面分泌的油脂及正常寄生在皮肤表面的保护性菌群洗掉,容易伤害到皮肤的角质层,由此导致皮肤瘙痒,皮肤的抵抗力也会减弱,反而容易得病。表皮受损,细菌、真菌趁虚而入,会造成皮肤感染。
建议:一般情况下,每周洗1~2次即可。而天气炎热或工作环境脏乱,可以适当增加次数。每天必洗甚至一天多次清洗,实在没必要。
05、不开窗
绝大多数人冬天洗澡都喜欢关紧门窗,唯恐外面的冷空气偷偷潜入。但如果你使用的是燃气热水器,一定要小心一氧化碳中毒。
建议:洗澡时房间通风,特别是安有热水器的房间。洗澡后马上关闭热水器及煤气阀门,并打开浴室门,让排气扇再开半小时左右。另外,不要把浴室门锁上,否则一旦发生危险,无法及时获救。
洗澡后,这4件事别做
01、猛喝水
洗澡后身体会因大量出汗而丢失盐分,肠胃的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吸收能力差。立即喝水,会引起闷胀感和消化不良,还会加重心脏负担。
02、睡觉
睡意往往在体温下降后来临,热水澡会让血液循环加快,体温升高,使得大脑推迟释放“睡眠激素”。建议最好在睡前1~2小时洗澡。
03、吃冷饮
洗完澡,人体气血飞腾,脏腑功能处于活跃状态,马上受凉,易引发胃痛、拉肚子等。
04、化妆
洗澡后立即化妆会堵塞毛孔,导致皮肤内的水分无法正常代谢。长此以往,痘痘、黑斑、黄斑就会乘虚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