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胡伟国: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孙明敏 发布时间:2021-08-20 10:49

摘要: 瑞金医院副院长胡伟国为医白衣执甲,为师如父如兄,用仁心大爱和硬核技能,书写卓越的医者人生。

【名医风采】


胡伟国,瑞金医院副院长、外科学教授、外科主任医师、外科学博士。擅长腹腔镜下胃肠肿瘤临床诊治和研究。兼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机器人与腹腔镜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腹腔镜胃癌临床多中心研究创始成员。


作为上海市第六批(瑞金医院)援鄂医疗队领队,带领医疗队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20年获评上海市先进工作者。



心声:小孔之光照亮至暗黑夜,微创手术消除毒患病疾。


他是白衣战士,作为上海第六批援鄂医疗队的总领队,率领136名医护人员出征武汉,谱写战地浪漫曲;他是微创外科的先行者,30年凝神聚焦于小孔世界,消除毒患病疾;他是临床医学教育工作者,用广博慈爱点亮住院医师心灯。瑞金医院副院长胡伟国为医白衣执甲,为师如父如兄,用仁心大爱和硬核技能,书写着卓越的医者人生。


性命相托 舍我其谁


1985年高中毕业于上海中学的胡伟国,以第一志愿报考上海第二医科大学,1991年成为瑞金医院的一名外科医生。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白衣天使的使命。国有难、民有患,白衣战士义不容辞冲锋陷阵。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危急时刻,胡伟国以舍我其谁的气概挺身而出,担负起上海市第六批(瑞金医院)援鄂医疗队领队的重任,率领136名医护人员出征武汉。



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身为领队,胡伟国临阵指挥,带领团队迅速进入“战时状态”。


2020年2月10日下午,在抵达武汉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医疗队刚刚踏进驰援的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新冠重症病区不到3个小时,就接到了开设病房、接受首批重症患者的命令。物资还在陆续抵达医院、电脑系统的操作还没入门、污染区防护流程还未成熟……从当晚22点到次日8点的整整10个小时里,胡伟国现场指挥若定,首批进仓的12名医生和30名护士各就各位,顺利完成了28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收治。



接管52张床位的新冠重症病房,在重阵一线奋战了52个日日夜夜,身为领队,他是136名队员的灵魂,被大家视为队伍的定海针、中流柱。他带领医护团队发挥瑞金多学科诊疗优势,制定缜密的治疗流程,组织一次次危重症抢救,重症和危重症新冠肺炎的治愈率高达90%,死亡率仅仅1.1%。瑞金团队荣获国家卫健委抗疫先进集体的殊誉。


抗疫战场,也是科研攻关的现场。胡伟国带领瑞金团队自主研发的“小白”机器人在疫区率先应用,实现了38项新冠肺炎医工交叉科技创新,其中10项获得发明专利。


为了更好地鼓励患者回归正常生活,胡伟国团队还别出心裁地制作了一张张人生特殊的毕业证——抗疫大学毕业证书,颁发给由瑞金医疗队救治康复的患者。



“一声‘胡爸’,让我幸福一辈子”。在抗疫一线与队员生死与共的岁月里,胡伟国与年轻的医护人员建立了情同父子的感情,他时常被战地浪漫情怀深深感动着。从白衣天使到白衣战士,全副武装的身躯,遮挡不住她们明亮清澈的眼眸,凝重压抑的环境,泯灭不了姑娘爱美的天性,重症一线医护队员就地取材,用无纺布制作成形形色色的时尚小包随身携带,成为危重病房内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高尚的医德:病人利益最大化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胡伟国是幸运的。瑞金医院是微创外科的发祥地,1992年,他就师从中国微创外科创始人郑民华教授开展腹腔镜手术并参与了中国第一例腹腔镜下胰腺癌根治手术;2003年,他成为中国最早开展胃癌腹腔镜手术6人团队成员之一。他练就了一手腹腔镜下胃肠肿瘤临床诊治的硬核技术,敢于担当,挑战极限,为危重病人带来重生的希望。


30d621ec15b2fd6fab52017f5fb00a9.jpg


10年前,一位93岁高龄的老先生同时罹患胃癌和肠癌,生命岌岌可危。胡伟国勇于挑战年龄极限,采用微创手术为其同时摘除2个胃肠肿瘤,患者2天下床,7天拆线。出院前,老先生用颤抖的手书写了情深意切的感谢信,盛赞胡医生敢于担当的医德及无私忘我的精神。如今,这位百岁老人依然健在。


30年的微创生涯,胡伟国感悟颇深:微创手术,就是在小洞眼里开创新领域,需要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以前胃癌强调根治,现在更强调合理,更要考虑到病人的获益性。把自己名利放在其后,将病人真正获益放在第一位,是他做医疗决策的唯一标准。他强调,医生要换位思考,时刻想到假如你是躺在手术台上的病人,你将会接受哪一种治疗方案。帮助病人利益最大化,是从医者最高尚的医德。



令胡伟国备感欣慰的是,30年来,微创外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凝聚着自己的执着坚守与艰辛探索。日益普及的微创手术能将病患的损失、创伤降到最低,这就是病人利益最大化的具体体现。


场景化床边教学,感受医学情怀


2015年,胡伟国任瑞金医院副院长,分管临床医学教育。培养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是他在教学岗位上的最大心愿,他始终用行动践行着这份承诺。



他常说,医学教育要培养热爱医学同时又有人文情操的医师。住院医师们最爱听胡老师讲课,他的课堂总是座无虚席,每周一次的教学查房,他身后也总是跟着很多住院医师,躬身示教是他的招牌式姿态。



胡伟国率先改革外科临床教学,把教学放到床边,把时间还给临床,建立以疾病为核心,诊断治疗为导向的场景化床边教学,让从医者在现实环境中感受医学的情感和温度。


胡伟国深信:“每个住院医师医生心里都有一盏灯,作为老师,我愿意成为一根火柴,将他们心中那盏灯一一点亮”。



从医30载,胡伟国在广博慈爱、追求卓越中成就大医风范。“医生是世界上最令人骄傲、值得一辈子珍惜的职业,用仁爱之心和硬核技术治病救人,是莫大的幸福”。这是胡伟国的肺腑之言,也是他一路前行的动力。

责任编辑:谢静怡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健康关注】鹅蛋大的脓肿遍布腰腿...

【特色医疗】急救关口前移,瑞金医...

【名医】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他...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