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家长都对骨密度检查有疑惑,今天我们就来解答一下家长常问的几个问题。
骨密度是什么?
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以下简称BMD):是指单位骨组织内骨矿物质的含量;在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骨代谢和骨量变化可通过BMD反映。
骨的生长发育分为生长期(出生开始→20岁)、稳定期( 20→35岁)和衰老期(男性 > 40岁,女性 > 50岁)。BMD随骨骼生长不断增加,达到峰值后又逐渐减低。骨骼的加速生长有两个阶段:0-2岁和青春期,此期间BMD也快速增加,到25~35岁达高峰(骨峰值)。
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正常的骨骼发育对整个一生骨骼的健康状况起着决定性作用,儿童期的“脆弱骨骼”可能是导致老年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之一。
骨密度查什么?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一下BMD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主要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中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人群骨密度不同;环境因素又分为营养因素、健康行为因素和其他因素等。
1、营养因素:主要是钙的摄入,钙是维护骨骼健康的重要营养素,在儿童期、青春期足够的钙摄入能获得最佳骨峰值,可减少生命后期患骨质疏松的危险。
2、健康行为因素:日照时间、体育运动等。
3、其它因素:激素缺乏如生长激素、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缺乏均可致BMD降低;药物如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等也可引起BMD减低。
了解了影响因素后相信我们会理解骨密度测量的适应症了。主要为影响骨代谢、骨量变化的各种疾病,如下:
1、内分泌疾病:矮小症、甲旁亢、甲减、库兴综合征、特纳综合征、性腺功能减退、早熟等。
2、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抗哮喘药物、环孢素及甲氨蝶呤的患儿。
3、慢性炎症性疾病者,如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肠炎等。
4、长期卧床或制动者,如脑瘫,皮肌病等
5、营养不良、佝偻病。
6、青少年特发性骨质疏松。
7、轻度外伤即易反复发生骨折者。
8、X线平片显示明显骨质稀疏。
骨密度废不废娃?
我科目前应用双能X法测量BMD,目前也是被认为是测定儿童BMD的首选。测定腰椎和全身骨密度受到的辐射量约为5-6μSv,远低于横跨大西洋往返飞行所受辐射量80μSv,低于你在地球上生活一天的天然辐射量。前臂骨密度辐射量更低(2-3μSv),所以对健康无害。
骨密度结果解读?
儿童用Z值判断BMD的结果。
即(受试者骨密度 - 同龄同性别骨密度平均值)/ 标准差。儿童仅用Z值,成人用T值(与峰值比较)
仅根据骨密度结果不能诊断骨质疏松症。
正常Z值范围:(1,-1)。
一般情况下骨密度越低,骨脆性高,越易引起骨折,但儿童骨密度值对于预测骨折风险尚无统一标准。
青春期儿童骨量增加较快,对于青春期延迟或提前的儿童,对骨密度测定结果的分析应基于生物学年龄,如结合骨龄分析。
对身材矮小的儿童,即使骨密度正常,检测数值仍可能偏低,因此分析结果须考虑身高因素。
当然,1岁以下目前没有参考值,不推荐做。
小结
日常生活中合理膳食,健康运动是保持骨量正常的重要因素;存在病理性因素时,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预防骨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