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蠕虫等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疾病。通俗地讲,感染性疾病就是致病微生物通过不同方式导致人体发生感染并出现临床症状。21世纪以来,感染性疾病发生了重大改变,除了传统的病毒性肝炎、结核病以及艾滋病带来的威胁以外,耐药细菌和真菌感染都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感染病诊疗的关键在于对病原体的识别和获取。过去几十年,感染病的诊治依赖于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技术方法以及临床医生个人的经验,但“经验治疗”早已无法满足新时期各种新发的感染病相关医疗需求。“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引领学科发展的内核”,华山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善于发掘和拥抱新技术,关注到基因组测序技术对感染病学科诊断的助力,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分析能力更让他意识到这可能是颠覆学科发展的重要技术力量。作为学科带头人,张文宏教授在国内率先将精准医疗概念引入了古老的感染病学科,从2017初,华山医院感染科建立国内首个疑难、罕见、新发突发传染病精准诊断平台,为发热待查疑难感染性疾病的快速精准诊断与精准治疗提供技术基础。利用新的技术平台快速精准地鉴定了多种病原,华山感染曾筛查确诊国内罕见的输入性人非洲锥虫病和盘尾丝虫病病例、国内首例人感染猪疱疹病毒脑炎的病例等。2017-2019年,短短3年间,华山感染宏基因测序病原诊断技术实际应用年逾2000例,总计逾5000例,总体疑难感染病确诊率提高逾20-30%。 2020年11月15日,张文宏教授牵头的“中国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感染病原体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在《中华传染病杂志》发布。
在耐药结核病防治中,华山感染在国内最早提出将快速分子药敏试验引入常规临床检测,并建立起了基于快速药敏检测技术的精准耐多药结核病诊治新技术。通过国际注册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了通过精准治疗的新耐多药结核病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提高我国耐多药结核病的治愈率,并将疗程从 20个月缩短到12个月。该项策略发表在国际顶级呼吸病刊物《欧洲呼吸病杂志》上,并被中国各大指南和专家共识所推荐。2019年初,该策略中产出的精准治疗短程方案已成为最新《中国耐多药结核短程治疗专家共识》向全国推广的唯一“中国方案”。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极大考验上海作为超大城市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作为上海新型冠状病毒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教授组织市临床团队联合疾控,率先完成新冠病毒基因组测序以及上海首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测序,第一时间与武汉病毒学家分享病原学特点,奠定新冠肺炎诊断基础,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牵头建立基于精准诊断的上海发热门诊预警流程体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为城市安全和市民健康保驾护航;阐明新冠病毒致病机制,为“上海方案”的抗病毒用药指导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张文宏教授团队聚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治和创新型技术的应急应用》荣获2021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科研必须跑在疾病前面”,张文宏教授教导感染科青年医生,“你是在跟时间赛跑,而且你面对的敌人——病毒,它们还很聪明,你必须跑得比它快,不然付出的代价就是很多很多的生命,而不是一条生命。”“感染科医生不同于其他专科医生,不是一台手术救一个人,而是精准判断、科学决策、控制疫情,挽救一群人。”
多年以来,华山医院感染科以”建设一个有能力为国家和城市公共卫生承担责任的感染病与传染病学科”为愿景,“临床全面领先,科技创新应用”为发展目标,从检测平台完善、疑难疾病攻坚、自主创新技术三个层面展开,在发热待查、重症感染、新发传染病三方面拔尖突破,最终实现综合体量、质量的国际领先。华山医院感染科在传染病学科专科声誉排行榜(复旦版)连续11年排名榜首,2021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决定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为依托设置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