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关注】脚踝扭伤不能习以为常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兵 发布时间:2022-02-28 10:34

摘要: 脚踝扭伤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可能会演变成慢性踝关节不稳定,从而出现习惯性踝关节扭伤。

脚踝扭伤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可能会演变成慢性踝关节不稳定,从而出现习惯性踝关节扭伤。总有人走着走着踝关节就“歪”了;打篮球跑着跑着,脚踝崴了;穿高跟鞋走路一不小心,突然就崴一下;下楼梯时,猝不及防又崴了……似乎崴着崴着就习惯了。


哪些人容易扭伤踝关节


脚踝扭伤最常见的是踝关节外侧的扭伤,导致外踝骨性结构或外侧韧带损伤,若治疗不恰当会引发踝关节外侧不稳定,从而变成习惯性扭伤。当然,如果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全身韧带松弛症,也可能造成习惯性崴脚;其次脚踝扭伤也与穿鞋的习惯有关,如果经常穿高跟鞋,重心不稳也会导致崴脚;另外脚踝扭伤也与路面不平及运动量过大有关。因此避免上述的这些因素就能有效地减少脚踝扭伤的发生。


脚踝扭伤最常见的是外侧韧带的损伤。韧带就像皮筋一样,扭伤时就是突然用很大的力量来拉这根皮筋,要么将皮筋拉断,要么部分撕裂,或者将皮筋拉长拉细。若反复扭伤,皮筋就失去了原有的力量和弹性,从而变得松弛。也就是说,习惯性脚踝扭伤会使韧带出现断裂、部分断裂或变长、变细,最后无法维持踝关节的稳定。这时,患者会出现踝关节的失控感,甚至会一瘸一拐的。如果崴脚后不予重视或处理不当会导致踝关节外侧韧带的松弛,引发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就会习惯性崴脚,其危害很大,会诱发关节软骨损伤,最终演变成关节退变。有的甚至影响心情,导致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脚踝扭伤如何治疗


脚踝扭伤最常见的症状是踝关节外侧的肿胀、淤青和压痛。应该及时去医院拍片看是否存在骨折,即使没有骨折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可能会存在踝关节外侧韧带的拉伤,这时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软组织肿胀处理的原则是保护、适当负重、加压包扎、抬高患肢,重点是不能热敷,要冰敷。对于习惯性脚踝扭伤的患者来说可能会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应对患者进行心理宣教,改善负面情绪,增强心理应对能力;疼痛管理可通过冰敷、支具保护、抬高患肢等减轻疼痛,对于无胃肠道并发症的患者可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负重训练,排除骨折后可佩戴硬质的护踝支具,在疼痛可忍的范围内进行部分负重的锻炼。


韧带是连接固定关节的致密结缔组织,它的强度很高,但是缺乏弹性,如果韧带松弛,关节的稳定性就会下降,可以通过加强脚踝周围的肌肉强度来辅助稳定踝关节。肌力训练应遵循适应性原则,伤后2周内进行膝关节、髋关节及足趾肌力的训练,下肢力量通过蹬腿、直腿抬高和活动足趾等训练来加强,为下地负重储备充足的肌力;平衡觉训练是改善踝关节不稳定的有效方法,建议去医院的康复科进行康复指导和训练。一般伤后6周开始锻炼,建议逐渐增加难度:坐位→站立→行走、双腿→单腿、睁眼状态→闭眼状态、静态平衡→动态平衡。


如果以上治疗措施无效,需要去医院的足踝外科就诊,通过手术对损伤的韧带进行修补或重建以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来防止脚踝扭伤的发生。


本文作者系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李龙丹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孩子脚踝扭了一下,没有骨折为什么...

容易受伤的“脚踝”,如何让它变得...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