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科普】拒绝掉牙,健康从“齿”开始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钱文昊 发布时间:2022-03-14 10:20

摘要: 牙周疾病最直接的危害就是破坏牙周组织,导致牙齿松动脱落,是成年人牙齿缺失的最主要原因,牙周疾病的防治主要是菌斑控制。

在我国,牙周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 90%以上的中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疾病,且大多数患者未及时就诊治疗。牙周病是引起我国成年人牙齿缺失的最主要原因。



了解牙周疾病要从认识牙周组织开始:牙周组织就是牙齿周围的支持组织,主要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健康的牙周组织表现为:牙龈呈粉红色,边缘菲薄而贴合牙面,牙龈乳头充满牙间隙,质地坚韧有弹性,无出血肿胀疼痛等问题。



什么是牙周疾病


牙周疾病就是指以牙菌斑为主的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在牙齿周围支持组织所患的各种疾病,主要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成人的发病率在90%以上。牙周疾病是以侵犯牙周软硬组织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牙周病早期时表现为牙龈红肿,易出血;中期时表现为牙周袋形成,牙周溢脓、口腔有异味;晚期则发生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与移位;更严重者导致牙齿脱落或被拔除。


小心牙菌斑


由于口腔卫生不良,牙齿长期清洁不到位,细菌渐渐地在牙面上安营扎寨,抱团取暖,最终形成牙菌斑;接着,牙菌斑和唾液中的钙离子一起沉淀在死角,形成牙结石,致病菌在这些位置大量滋生繁殖,产生有害物质,最终导致牙龈变得松软、红肿,容易出血。还有一些原因会促进牙龈炎:怀孕期的孕妇受性激素影响,助长牙龈炎的发展;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由于体内的激素水平波动比较大,助长牙龈炎的发展;服用某些药物,例如降压药、免疫抑制剂以及一些化疗药也可能引起牙龈肿胀、增生与出血;当身体的抵抗力降低的时候,可能诱发口腔细菌大量繁殖,所产生的牙龈炎会迅速溃烂。以上这些情况也需要引起关注,但没有牙菌斑的始发作用,即使有这些因素也不会得牙龈炎。


危害不容忽视


牙周疾病可产生口腔局部危害:引起牙齿疼痛,主要是逆行性牙髓炎;易食物嵌塞,引起牙齿颈部和根面龋坏;牙周疾病患者口腔卫生状况不好,牙齿上的牙菌斑、软垢、大量牙结石堆积引起口源性口臭;牙周疾病最直接的危害就是破坏牙周组织,导致牙齿松动脱落,是成年人牙齿缺失的最主要原因。


牙周病还和多种全身系统性疾病有关,牙周病学研究的进展已引起了国内外口腔学界乃至整个医学界的高度关注。有研究表明,牙周疾病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系统疾病(吸入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全身系统性疾病。牙周组织的健康对于人们的健康生活尤为重要。



有效的防治措施有什么


牙周疾病的防治主要是菌斑控制。通过自我口腔清洁,例如正确的刷牙,使用牙线,牙间隙刷和冲牙器等,达到有效清洁牙面上黏附的细菌,预防牙周疾病。其中刷牙被认为是机械性清除牙菌斑最为有效且易操作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口腔医生去除口腔内局部不良因素,专业的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等牙周治疗的方法预防和控制牙周疾病。


刷牙方式推荐使用巴斯刷牙法(水平颤动拂刷法刷牙)。


巴斯刷牙法是目前被广泛认同的刷牙方法,是一种有效去除龈缘附近及龈沟内菌斑的方法。其具体操作步骤:将牙刷毛放在牙龈和牙齿交界处,与牙面成 45 度角,轻轻加压使刷毛末端进入牙龈沟;2至3 颗牙为一组,短距离水平颤动 10 次左右,然后再拂刷,再移到下一组牙面;上下前牙内侧应将牙刷头竖直放置,使用刷头接触牙龈缘处牙面,上下颤动;刷咬合面时将刷毛指向咬合面稍用力做短距离来回刷;刷最后一颗牙的后面时,使刷头竖起,从最后一颗牙的舌面沿牙龈缘转过这个牙的后面到达颊面;刷完牙后舔一下牙齿,如果牙齿表面很光滑说明牙齿刷干净了。刷牙要求“面面俱到”,“干干净净”,每天至少刷牙2次,晚上刷牙更重要,每次刷牙时间至少2至3分钟。正确的刷牙方法比刷牙时间更重要。


其次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戒熬夜。尼古丁、低焦油、酒精都会造成牙周组织的丧失。熬夜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从而使牙周致病菌有机可乘,造成牙周组织的破坏。


温馨提示: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不给牙周疾病发展时间;定期维护,避免牙齿松动脱落。及时发现问题才能真正防患于未然,希望每个人都能树立口腔卫生健康新观念,做到“有效洁牙,定期保健”,拒绝因牙周疾病掉牙,坚信“健康牙齿可以伴终生”的理念,健康生活从“齿”出发。



本文作者系上海市徐汇区牙病防治所执行所长 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朱姗姗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医学科普】冬季结核病高发,怎样...

注意,我国平均每76秒就有1人确...

【医疗科普】糖尿病人如何安然度夏...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