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春夏除湿菜,还能护胃、止痛、养血管,但太多人不知道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养生中国 发布时间:2022-03-21 15:53

摘要: 辣椒,也是一味保健佳品。主要作用有:散寒,祛湿,以及活血化瘀。

辣椒,是中国美食中重要的一种调味料。它的特殊口感,总是让很多人无法戒掉。


不过,不少人认为吃辣会伤身,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辣椒——祛湿佳品


说起助阳除湿,生姜往往被排在第一位,却很少有人提及辣椒。


很多人认为,这是中医并不承认辣椒的功效。


但事实并非如此。


要知道,辣椒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植物,它在明朝末年才传入中国,直到清康熙年间,辣椒才因为可以暂代食盐进行调味而得以在贵州一带流行。


田霁的《黔书》中说:“当其(盐)匮也,代之以狗椒(辣椒)。椒之性辛,辛以代咸,只诳夫舌耳,非正味也。”


所以说,诸如李时珍、张仲景、孙思邈等各位名医其实并没有见过辣椒,自然也就无从发掘辣椒的好。


不过,后来辣椒很快就走入医家们的视线。


清朝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对辣椒的功效做了总结:“辣椒性热、味辛苦,可温中燥湿,御风寒,杀腥消食,开血闭,快大肠。”


简单来说,辣椒主要有3个作用:散寒,祛湿,以及活血化瘀。


所以说,我们常见的辣椒,其实也是一味保健佳品。


经常吃辣有好处


除湿


辣椒性热味辛,有温中散寒,燥湿发汗,行气活血的作用。


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湿气较重,对于这些地区的人来说,适当吃辣可以促进内湿从热而化,通过促进人体排汗,实现排出体内湿气的功效。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南方人都适合使用辣椒除湿。


如广东、福建这些地区,因四季气温较高,人体气血常年处于耗散状态,贸然食辣,反而会耗伤气血。


止痛


辣椒能通过发汗降低体温,并缓解肌肉疼痛,因此具有一定的解热镇痛作用。


研究发现,辣椒素能减少传达痛感的神经递质,使人对疼痛的感觉减弱。


中医认为,对于一些身体寒湿之气较重的人,如果平时能适当吃点辣,把体内的寒气排出去,气血流通后,也能减轻局部疼痛感。


开胃


近三十年,“辣文化”在中国人的餐桌上遍地开花。


而辣椒之所以能够俘虏人的胃口,其实离不开辣椒的开胃功能。


有研究表明,辣椒含有消化酶,能帮助蛋白质分解、某些成分还会刺激大脑分泌更多的内啡肽,从而增进食欲,因此食欲不佳的人,适当吃点辣有开胃的好处。


护胃


平时,很多人认为吃辣会伤胃。


但事实上,短期食用辣椒对胃是有好处的,比如,它可以促进肠道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有益菌繁殖,抑制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等有害菌的生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肠胃的一种保护。


不过,食辣养胃也要切记一点:不要过量。


护血管


辣椒除了能够带给我们消化系统的享受外,它所含有的辣椒素还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健康人群经常吃辣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有辅助调控血压、血脂的功效,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这么吃辣,事半功倍



留下辣椒筋


在平时我们吃鲜辣椒时,最好留下辣椒筋。


虽然它会增加辣椒的辣度,但辣椒筋中富含对人体有益的辣椒素。


去除辣筋等于丢失了一半的辣椒素。


不要空腹吃辣椒


鲜辣椒的营养素更为丰富,但生辣椒中含有大量辣椒素,可能对口腔和胃肠道黏膜产生刺激,最好做熟了吃。加热后,对胃肠的刺激就会减少。


大家在吃辣时,也尽量不要空腹吃辣椒,以减少辣椒对胃黏膜的刺激。


不要爆炒


辣椒不仅不耐高温,也不耐盐,过高的盐分也会导致辣椒素的流失。


所以辣椒在烹饪时最好急火快炒,油温别太高,也别放太多盐。


控制好量


一般建议每日新鲜辣椒的食用量不宜超过100克,干辣椒不超过10克,若是居住于西南地区或是潮湿区域,可适当增加食用量。


责任编辑:谢静怡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今日立春,冰雪消融、春回大地!健...

火遍全网的“刷酸”有多神奇?皮肤...

【医聊科普】艾灸是否有疗效?艾条...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