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医疗】中山医院建立消化道肿瘤内镜微创治疗体系,成果多次获奖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钟芸诗 发布时间:2022-06-24 11:18

摘要: 1972年,在老院长王承培的指导下,中山医院成为国内最早开展肠镜诊疗工作的医疗单位之一。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以消化内镜相关疾病为主攻方向,长期致力于内镜微创诊治的创新研究,更是建立了消化道肿瘤内镜微创治疗体系。


1972年,在老院长王承培的指导下,中山医院成为国内最早开展肠镜诊疗工作的医疗单位之一。1999年,姚礼庆教授带领团队率先开展了急性结直肠梗阻的内镜下引流术,同时创新出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的金属支架引流+腹腔镜/达芬奇机器人治疗,即“双镜治疗”。2006年,内镜中心周平红教授开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山内镜成为国内率先开展ESD的单位之一,并将ESD技术向全国推广,使复发率由9.8%降至0.9%;牵头制定《消化道早癌ESD中国共识》;获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认证的“完成内镜黏膜下剥离面积最大的结直肠肿瘤”。


3723bb2d104a66f458dcd979afecb66.jpg


2007年,中山内镜中心率先将ESD技术应用于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并命名为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同年率先在国际上创新开展主要用于治疗凸向浆膜下生长、且与浆膜层紧密粘连的固有肌层的黏膜下肿瘤新技术——无腹腔镜辅助的内镜全层切除术(EFTR)。2011年,开创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被认为是推动内镜技术进入黏膜下肿瘤治疗时代的标志。相关技术被美国消化内镜学会(ASGE)制定的《内镜全层切除术和经隧道内镜切除术指南(2019)》推荐为标准术式,国际指南据此由禁忌症改写为适应证。牵头制定国内首部《黏膜下肿瘤内镜诊治专家共识》。以上成果先后获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8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17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7年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16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6年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



同时,内镜中心坚持对外友好交流。“请进来、走出去”,每年邀请国外的专家来院进行学术交流,选派几位科室骨干到国外学习,对于促进科室的学术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山内镜团队开始出现在世界的舞台,参加包括亚太消化年会(APDW)、美国消化年会(DDW)、欧洲消化年会(UEGW)、欧洲内镜外科协会(EAES)等国际会议100余次,并在大会上做精彩的演讲和手术演示200余次,足迹遍布美国、德国、意大利、希腊、奥地利、西班牙、澳大利亚、韩国、印度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甚至南美洲和非洲地区。以姚礼庆教授、周平红教授为代表的内镜专家们在国际大会上,获得多项国际大奖,为中国在世界消化内镜舞台赢得一席之地,让世界了解并赞叹中国内镜的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谢静怡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医学前沿】肠道肿瘤发现早,内镜...

【名医】上海消化内镜工程技术研究...

居家期间做好糖尿病自我管理:健康...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