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在暑期,学生运动方式的选择应注意强度适中,如运动量较小的早晚慢跑、瑜伽、羽毛球等运动。
上海健康医学院康复学院教授、博导韩甲介绍,运动时要注意防暑,避开中午最热的时间进行锻炼,在早上或傍晚为宜,运动地点建议在公园、湖边等树荫下。夏季运动可以选择在阴凉处进行站桩、养气功练习,呼吸吐纳训练,按摩脏腑。那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本期韩甲教授重点关注的群体为暑期放假的学生。
暑期放假的学生
暑期放假的学生运动要注意,学生由于身体尚未发育完全,应避免强度过量,及时补充营养和睡眠也尤为重要。在温度高、湿度大、闷热的夏季锻炼时,必须注意下述事项:
1.运动时间
应尽量避免在炎热的、烈日直接照射下的中午锻炼(游泳例外),一般应在上午或傍晚。若在烈日下锻炼,应戴白色凉帽,穿浅色、宽敞、透气性能良好的薄衣。室内运动场地应有良好的通风降温设备。
2.运动强度
要注意循序渐进,不可凭兴趣突然增加运动量。在运动过程中,应增加休息次数,最好到阴凉的地方去休息。练习时间不宜过长、过累,这一点对于没有锻炼习惯的人来说,更应注意!
3.及时补水
夏天锻炼,因出汗很多,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盐分,很容易引起热痉挛。若在休息时喝少量清凉清暑及低糖含盐的饮料,不但可以补充体内因出汗而减少的盐分,还可限制一部分水不致大量排出。但需要注意的是,剧烈运动后,不宜吃冰棒一类的东西和过冷的食物,以免发生胃肠功能紊乱,引起腹痛、腹泻。
4.避免冲凉
出汗之后,不要立刻用冷水洗澡。在运动后用温水洗涤,有利于身体体温调节,避免感冒发热。
不过,韩甲教授也特别提醒:夏季锻炼时如有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可服用霍香正气水等祛暑药物,如重度中暑应直接送医院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