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扭动的身躯、飞翔的感觉、风驰电掣的速度……
近期,陆地冲浪运动在各地悄然兴起。陆地冲浪作为冲浪和滑板的结合体,它不靠脚蹬来助力,而是靠自身的左右摆动获得动力,滑起来有点像冲浪而得名。
陆地冲浪能够让滑行者不受季节和场地的限制,无拘无束地滑行,感受到滑雪和冲浪般的自由和快乐,是一项非常棒的有氧减脂户外运动,成为了青年人群中又一出圈的新潮运动。
陆冲与普通滑板有什么区别?
“潮人们都在全民扭扭乐了,然而我还傻傻分不清,陆冲与滑板的区别不就是带轮的板子吗,怎么还搞出了细分?”
这是狭义上所说的滑板
请仔细看,他们的玩法有所差别,有的人需要脚蹬地,然后让身体与板向前移动。
这是陆冲,又被称为扭扭乐
而另外一些人脚不蹬地,直接在板子上扭来扭去,靠上半身发力滑行,摇摆幅度很大。靠身体重心发力,动作更接近于冲浪的姿势,因此这种板名为“陆冲”,又名“扭扭乐”。
如何正确玩陆冲?
一 、 场地
任何开阔平地,上可碗池炫酷技能甩一脸,下可下楼刷街扭扭乐。
但要避开以下几个场地:1. 人多的场地。2. 有车辆行驶的场地。3. 坡道弯道较多的场地不太适合新手陆地冲浪。
二 、护具装备
陆冲护具三件套(护掌,护膝,护肘)。
护掌,是所有场景玩板都要戴的。
护肘,可以使用带有特殊圆盾型突出面垫片设计的护肘,更加厚实有弹性,防撞能力更强。
护膝,可以选用带有防撞垫设计的护膝,垫片造型设计自然贴合身体,更易活动弯曲,高弹柔软不塌陷,缓解膝盖冲击力。
小朋友也可以使用同样配备防撞垫的针织防撞护膝,有效缓解冲击力,并且能够紧密包裹膝部,提供更好防护。更加轻薄舒适,也能为小朋友带来更好穿戴体验。
佩戴护具,避免受伤,快乐才能加倍。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滑板运动如何避免受伤和意外
一 、哪些人群不适合?
1. 5岁以下的孩子。因为他们肌肉、韧带、关节还没有发育完全,所以不应该陆地冲浪。即使儿童的年龄在5岁以上,也需要教练或家长的密切监督。
2. 老年人,因为他们有可能患有骨质疏松症等容易受伤的疾病,即使是轻微的摔倒也会骨折。
3. 患有心脏病或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人也不要进行陆地冲浪运动。
4. 有膝盖问题的人,如韧带撕裂或退行性膝关节也不适合参加这项运动。
二 、其它注意事项
1. 夏季增加防暑措施,如戴上太阳镜、擦上防晒霜、带上清凉油和藿香正气液等。
2. 运动前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避免高温、大暴雨、雷电、冰雹等灾害性天气运动。
3. 不到溪、河、渠、池塘、水库等水域附近,以及低洼地带、排洪沟边、易发生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危险区域运动或停留。
4. 当进行户外运动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5. 运动之前适量进食,补充水分。
陆地冲浪时
身体哪些部位容易受伤
陆地冲浪损伤以急性损伤为主,发生的主要类型为软组织挫伤、关节扭伤、肌肉韧带拉伤及关节脱位等,严重还可能骨折。
学会安全跌倒很重要。当滑板跌倒时,人的本能反应是用手或肘部撑地,以保护身体,加上滑行过程中身体移动速度很快,结果往往会导致触地部位软组织挫伤,部分关节、韧带扭伤,严重时可能导致骨折。
1. 关节、韧带损伤
常见的是脚、膝部位的韧带拉伤、断裂,如膝内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和踝关节韧带等,其次是肘关节、肩关节受伤。
2. 骨 折
当损伤部位出现肿胀、压痛、瘀血的现象,甚至出现关节活动受限、断损处压痛,可触到凹陷并可闻及骨声的现象,则可能发生骨折。
3. 肌肉损伤
对于初学者而言,滑行中保持平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加上准备不足、滑行时肌肉过度牵拉或突然扭转等可能造成肌肉损伤。
陆地冲浪对力量、耐力、灵敏、平衡等多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运动员站在冲浪板上,他们需要依靠核心发力,腰、胯、腿、膝盖连动以及重心切换来形成身体摇摆推动车轮向前,并以适当的平衡向右或向左转弯。一定会用到的肌肉群是核心肌群、背部、腹肌、臀部、大腿以及脚踝和膝盖等关节。
其中,腰部的肌肉、筋膜和韧带受力比较大。如果长时间反复的受力以后,很容易导致肌肉、筋膜,韧带出现水肿。特别是在加速滑行过程中,很容易导致肌肉、筋膜、韧带过度牵拉引起损伤,疼痛的情况,就会导致腰部有明显的疼痛和活动受限。
4. 擦伤、挫伤
跌倒摔落,四肢、躯干组织的撞击、擦伤。一旦发生,需要及时清理消毒。
5. 中暑、低血糖
通常这两者风险容易被低估。
发生了中暑一定要紧急处置,立刻停止运动,及时降温处理;千万不要感觉自己行了就继续滑行。
低血糖也非常危险,切忌空腹运动。
一旦发生运动损伤,
如何处理?
1. 如果意外受伤(无明显开放性伤口时),急救时请遵循RICE四步急救法。
如果肿胀疼痛剧烈的话,一定要及时就医。恢复期间也不要再陆冲了,完全恢复后再进行陆冲练习。
2. 肌肉痉挛的处理要注意休息与保暖。一般以与痉挛相反的方向缓慢牵引该肌肉可使其缓解。再者,还可配合局部按摩,严重时应及时送医。
3. 发生擦伤时,用清水冲洗伤口后查看伤口大小深度,较小且只是表面的伤口进行简单的清洁消毒后就可以,当①伤口较大②伤口较深③伴随伤口肿胀,三点有其中一点均建议冲洗清洁后尽快送医。
当怀疑有骨折时,在进行简单包扎、固定后要及时送医。送医途中要动作轻稳,防止震动和碰坏伤肢,以减少疼痛。
4. 后期康复进行相关检查后,应及时前往专业医疗机构寻求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