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前沿】创新早期肾癌手术与诊疗体系,郑军华团队向肾癌世界难题“开刀”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翟炜、伍科、陈思腾 发布时间:2022-11-18 09:28

摘要: 围绕早期肾癌诊治这一世界难题,郑军华教授团队关注临床特征,提炼科学问题,开展了一系列临床基础科研探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肾细胞癌,简称肾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5%,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209000 例肾癌新发病例,且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肾细胞癌在临床上十分“狡猾”,恶性度高,进展快,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往往容易被忽视。


围绕早期肾癌诊治这一世界难题,仁济医院郑军华教授团队持续攻关二十余年,关注临床特征,提炼科学问题,总结归纳出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并且开展了一系列临床基础科研探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早期肾癌


目前的肾癌临床预后评估,主要仍依赖于病理医师在显微镜下通过肉眼进行癌细胞核分级、核评分等,存在耗时长、效率低、评判水平与标准不均一等缺陷。


郑军华教授带领团队开展了基于人工智能(AI)技术的肾细胞癌临床转化研究,通过构建新型机器学习算法,基于常规病理切片图像实现了全病理视野的AI分析,创建了可用于准确评估肾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AI辅助预后预测模型, 为临床医师的术后辅助治疗决策提供有效的指导意见,也为临床肿瘤学和病理学在大数据背景下的AI医学运用与研究探索出了一条新颖、可行的道路,可量化肾癌患者的术后复发风险,指导癌症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术后复查和辅助治疗,从而有望进一步降低肾癌患者的复发风险,节约医疗成本。


“我们的研究主要基于弱监督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算法,涉及肾癌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和临床随访的四个方面,希望能够将AI 的优势发挥到肾癌诊疗的各个方面中,并进一步促进肾癌临床诊断的智能化发展。”郑军华说。


主笔早期肾癌治疗“上海标准”


标准的保留肾单位的肾癌肾部分切除手术实施,应该具备三个基本的临床技术要求:首先是手术切除的无瘤原则,完整切除肿瘤,确保切缘阴性;其次是并发症少,需要有术后创面出血等并发症的处理措施,并控制其发生率在较小的范围;最后是患侧肾单位的尽可能保留。


但是,由于国内医院分级制度,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医院医疗资源和技术水平的不均衡,同质化治疗难以得到保证,这些势必造成肾癌部分切除存在风险,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不利。


针对保肾手术中的常见问题,郑军华教授带领团队总结临床经验,提出了保肾手术中肾实质切除范围应距肿瘤边缘0.5~1cm的手术标准,并纳入中国泌尿外科诊疗指南,极大地推动了这一手术方式在中国肾癌患者中得到合理安全的临床应用。与此同时,郑军华教授还带领团队开展《早期局限性肾癌诊治规范》上海标准的预研制,建立了早期肾癌治疗的行业规范。


多重优化创新肾癌手术


手术治疗是肾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机器人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因创伤小、恢复时间快,已逐步取代开放性肾切除术,成为早期肾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为了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手术风险、保护医患安全,郑军华教授还带领团队总结临床经验,对手术装置进行了若干创新,已获得授权专利30余项,极大地提高了我国肾癌的综合诊治水平。


针对Trocar(穿刺器,用于腹腔镜手术的医疗器械)污染,团队设计了一种腹腔镜穿刺器快速清洁装置用于Trocar内壁沾染水珠、血迹等污物后的快速擦拭,有效缩短Trocar清洁时间,保护手术器械,降低患者安全风险。


对于术中镜头模糊的情况,团队发明了一种腹腔镜镜头恒温瓶,将它插入镜头前以构建恒温恒湿环境,避免镜头插入人体后水汽凝集,从而提高了手术效率。


为了保护手术人员安全,团队发明了一种腹腔镜手术烟雾过滤装置,可以过滤手术烟雾中有毒有害物质并吸附病毒及癌细胞。


团队发明了一种肾囊性占位囊液采集系统,仅需要一个Trocar通道,就能限制囊液流出并充分吸尽囊液,该技术可以防止肾囊性占位中囊液流入后腹腔,限制肿瘤细胞种植转移与感染播散,同时减少了手术清创时间。


此外,团队还设计了一种微创手术多功能抓钳,能够实现牢固抓取和无创抓取两种模式,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附带双极电凝功能,解决了目前机器人手术力学反馈不完善、无法感知钳夹力道、易错判钳夹时长等手术问题。


郑军华表示:“我们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来改良腹腔镜肾癌手术的装置,系统性优化手术的微创环境,解决临床问题,希望能尽量降低手术风险,减轻病人的医疗负担,提高治疗效果。”


责任编辑:王慧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仁术济世,守护“肾”命!仁济医院...

【医学前沿】颈部肿块要当心, 基...

仁济医院王家东头颈外科疾病劳模创...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