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患者吴阿姨因心绞痛前往医院就诊。她前不久植入过心脏支架,但术后每天都觉得自己心跳很快,即使增加了减缓心率药物的用量,仍无法降低心率。后来经过药师的详细询问,才得知最近吴阿姨天天在“大补”。
原来,为了给术后的她补身体,老伴每天用两根大拇指粗的西洋参炖汤给吴阿姨喝。结果导致她每天觉得心跳很快,夜晚兴奋,睡眠质量下降。吴阿姨的这种情况,正是西洋参综合征。西洋参综合征就是由于盲目大剂量地服用西洋参,导致出现烦躁、心悸、失眠等症状,像吴阿姨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临床中,常有患者不听医嘱,擅自加“补药”或其他中成药,而这往往是造成病情加重或出现药物性中毒的原因。
哪些药物不能同服
任何事物均有双重性,中成药与西药同服也会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引起不良反应,导致严重后果,应避免盲目同服。
华法林是常用的口服抗凝药,价格便宜、疗效确切,在临床使用多年。华法林在治疗过程中,需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变化以随时调整剂量,INR过低提示抗凝效果可能不足,INR过高提示患者有出血风险。但是许多中(成)药、食物可能对其药效产生影响,使其作用增强或减弱。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食物与中药分别有葡萄柚、芒果、当归、丹参等,而人参、西洋参、富含维生素K的蔬菜(菠菜、甘蓝等)、鳄梨、豆奶等中药与食物会降低华法林的抗凝作用。
地高辛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其治疗剂量需严格把控以防中毒,因此使用过程中需监测血药浓度。当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大于2.0ng/ml时,中毒发生率明显增加。麝香保心丸、含强心苷的中药蟾蜍等中(成)药会升高地高辛的血药浓度,而生脉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会降低地高辛的血药浓度。
他克莫司作为一种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是肝脏、肠道细胞色素CYP3A和肠道转运蛋白的作用底物,有些药物或者食物,如葡萄柚、黄连素、贯叶金丝桃、胡椒、辣椒、含茶成分的饮料、葡萄汁、石榴汁等会影响这些酶的功能,从而导致他克莫司的浓度变化。
除了上述三种典型药物外,还有些中成药与西药不宜同服。如普罗帕酮、奎宁丁不宜与益心丹、麝香保心丸同服,因可导致心脏骤停。阿司匹林不宜与风湿酒、壮骨酒等同服,因为中药酒中含乙醇,合用会增加对消化道的刺激性,引起食欲缺乏、恶心,严重时可致消化道出血。清热解毒类中成药不宜与益生菌类制剂如整肠生、双歧杆菌、培菲康等联用,因清热解毒药具有较强的抗菌效果,服用后在抗菌的同时,还会抑制肠道活菌的活性。抗结核药物异烟肼不宜与昆布合用,昆布片中含碘,在胃酸作用下,会与异烟肼发生氧化反应,形成异烟酸、卤化物和氮气,从而失去抗结核杆菌的功能。
合理联用才能提高疗效
中药和西药联用需遵医嘱,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联用,不能由患者自行判断。医生和药师会合理搭配药物,提高疗效,起到中药加西药,药效“1+1”等于2,甚至是“1+1”大于2的作用,同时也把药物副作用降到最低。在中西药联用时,需要关注中药中的特殊成分,除了上述药物外,还有些中药中含有钙、汞等特殊成分,如果和左氧氟沙星、四环素等抗菌药物合用,可能会产生络合物,影响药物吸收。
有些中成药中也有西药成分,如维C银翘片中含有可解热镇痛的对乙酰氨基酚。如果同时服用其他也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有可能导致药物过量,甚至出现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此外,在许多中药中含有鞣酸,也被称为“鞣质”,它们会和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性沉淀。茶叶中也同样含有鞣质,因此,不建议患者用茶水服药,以免影响药物吸收。
西药的说明书里往往列了一堆不良反应,而中药有些只标明了“不良反应尚不明确”。这是否就说明中药的副作用比西药小?其实,不能仅仅通过说明书来判断中药和西药哪个副作用更大。需要看治疗什么疾病,药物是否使用在正确的患者身上,合适的剂量,给药途径、时间,做到合理用药。此外,一般情况下,服用中药和西药之间需要间隔30分钟至1小时。
在日常用药过程中,中西药结合应用越来越广泛,必须注意两者同时应用的合理性,才能达到理想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疗效。有些患者患有多种疾病,用药品种也多,这时需要咨询专业药师,合理安排服药时间,这样既能帮助患者更方便地服药,也能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本文作者系上海市青浦区中医医院药剂科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