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创新工作室】谢青病毒性肝炎微消除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优化治疗和全程管理实现病毒性肝炎“微消除”,努力达到2030年WHO提出消除病毒性肝炎对人类健康危害的目标。
“昨天门诊遇到一对母女,女儿28岁,从娘胎传染到乙肝病毒,妈妈很内疚和自责,不想让女儿结婚,担心悲剧重演。”瑞金医院感染科主任谢青很感慨,这样的病例见过太多,不敢找对象,害怕生育,因为乙肝被迫离婚……疾病、歧视、经济负担,成为乙肝病人背负的“三座大山”,让他们抬不起头来。
“病要治,心结也要解。”遇到这种情况,谢青不只安慰,而是耐心科普:“现在医疗进步了,按我的方案来,你女儿的慢乙肝会‘摘帽’,完全可以正常结婚生子。将来孩子出生后再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双管齐下,病毒就能100%母婴阻断,不会影响下一代。
中国是肝炎大国,慢乙肝、肝硬化、肝癌,乙肝发展三部曲,让不少家庭陷入困境。“治愈一个人,就是拯救一个家。”谢青说。2002年担任感染科科主任以来,她带领团队对病毒性肝炎开展全病程、全方位、多中心研究,尤其对重症肝炎提出更精细的全程分层诊疗,在机制、诊断预警和治疗措施上都有了跨越式发展和创新。如今,瑞金医院每年收治的重肝患者占上海市级医院收治人数的近一半,“有重肝,找瑞金”的声名远播。
谢青说,WHO有个“2030目标”:即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对人类的健康危害,在全球范围将新发乙肝病例数降低90%,将由乙肝导致的死亡人数降低65%。而我国乙肝的筛查率、诊断率、治疗率离WHO的目标差距很大,任务艰巨。2022年,谢青病毒性肝炎微消除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她想通过团队的努力,让每个病人都能正常、快乐地生活在阳光下。
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我高一时查出大三阳,四处求医无果,直到读研究生时来瑞金医院看诊,治疗3年后转为小三阳,现在生完宝宝后复查,已彻底康复,宝宝也非常健康。”
“我患乙肝多年,苦不堪言,10多年来福建、上海两头跑,一直在找谢主任看病,还好坚持下来,医学的进步,总有一天会让人人都能拿金牌。”
……
瑞金感染科有个著名的“金牌”俱乐部,从2020年9月至今,已有200多人摘金,每个人都会留下寄语,以励后人。“金牌”是瑞金感染的首创,专门授予那些“临床治愈”的慢乙肝病人——他们血液检测不到乙肝病毒DNA、肝功能正常、乙肝表面抗原转阴、无需长期服药,从此“告别乙肝,重启人生”。“发到500块金牌,我们会出本成功案例集,让更多病人看到治愈的希望。”谢青说。
据估算,我国HBV(乙肝病毒)感染者约7000万人,HCV(丙肝病毒)感染者约790万人,每年约33万人死于HBV、HCV感染导致的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
瑞金感染科与病毒性肝炎的“战斗”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谢青记忆犹新,1984年到瑞金医院实习时目睹的惨况:青壮年得了乙肝,很快发展为爆发性肝炎,死亡率很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阴影。
上世纪70年代,瑞金感染科就致力于病毒性肝炎诊治的研究。1986年建立重症肝炎研究室,提出更多创新性治疗方案,包括肝细胞再生治疗、血液净化治疗等。在沈耕荣、周霞秋教授的接力攻关下,重症肝炎死亡率从100%降至50%以下。“到了我们这一代,更着眼于攻克乙肝,实现临床治愈。”谢青走马上任后,决心继续拿下这块硬骨头。
“在病毒性肝炎中,丙肝是唯一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达到临床治愈的肝病,早筛查早诊治很关键。我们率先开展丙肝诊疗一体化,建立院内筛查和转诊流程,筛查一个、诊断一个、治疗一个、治愈一个。”谢青自豪道。作为全国丙肝诊疗示范点,瑞金医院一年要收治400至500例患者,占全市近半数。
乙肝患者却没这么幸运,虽然一部分人口服抗病毒药物,只需一天一片,一年花费120多元,就可以通过控制病毒复制,降低疾病“三部曲”发展,但仍有相当多病人发展到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癌。现有治疗手段无法根治,需要终身服药,以及就业、婚姻、家庭等各方面歧视,让乙肝病人无法挺胸做人。
为了摘掉他们生理、心理上的帽子,谢青团队创新肝炎的全病程管理和综合治疗,将学科重点划为四块——预防、干预、个体化治疗与预测:从源头上早识别,早干预,阻断传染,不得病;患病者,尽早规范抗病毒治疗,少进展,争取临床治愈;进展者,不发展到重症肝炎,建立早期预警指标……三分之一的乙肝病人最后“摘帽”“夺金”。
寻找“微消除”最优解
“乙肝病毒是可以永远‘沉睡’的, ‘微消除’就是在乙肝治愈新药还没上市前,从两类抗病毒治疗策略中寻找最优解,让部分有条件的病人先临床治愈,”谢青说,知名三甲医院的教授和普通的社区医生,在使用核苷类药物治疗方面,水平是一样的,如何判断哪些人适用长效干扰素,却是一门艺术。
有个宁波女孩患慢乙肝,当地医院让她使用干扰素,病毒下降明显,但治疗到12周时女孩的白细胞跌到1千左右,不得不停药。谢青接诊后,将干扰素剂量减少到90-135微克,并将二次用药间隔时间拉长,干扰素带来的副作用妥善处理后,女孩拿到“金牌”,还幸福地结婚生娃。“怎么用干扰素,不能单凭医生的直觉和经验,我们搭建了一个科学模型作为指引。”为了帮助临床医生快速精准地决策,谢青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探索慢乙肝抗病毒联合治疗,最新研发的simple-to-use干扰素治疗应答评分体系,年初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有望在全国推广。“评分3分的病人,服用干扰素后有40%-50%的人能拿金牌。我们还将推出简单易用的小程序,惠及更多患者。”谢青说。
“对于无法实现微消除、病毒清零的患者,我们创新全病程管理,尽量不发展到重症肝炎,将病死率从80%降到30%-40%。” 谢青说,对那些可能出现腹水、肝昏迷等并发症的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用无创模型去评估识别,尽早干预,阻止进展;即便出现肝硬化、肝衰竭,也有办法采用精细化管理控制病情恶化。
为了攻克重症肝炎,谢青团队将科研与临床紧密结合,建立国内最大的重肝瑞金队列,牵头多项重肝相关的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不少研究成果被国际指南引用:如2022年1月最新的美国胃肠病学会《慢加急性肝衰竭指南》引用了谢青团队的二项研究成果用以支撑两条核心的推荐意见;创新性地提出肝衰竭“两步法”诊断模式,实现更为精准的重症肝炎管理体系。
此外,感染科正牵头全国多中心开展全球首个重组人白介素22-Fc融合蛋白用于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的II期临床研究,这是时隔20年我国重肝领域新药零的突破,也将开启重症肝炎肝细胞再生修复的新里程碑,更多患者将因此赢得生机。
守护百姓抚平恐惧
在谢青看来,劳模就要身先士卒,敢为人先,而创建工作室的初心是为了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的健康问题,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生存质量。
“以科室为家,一心为公,爱护病人,提携后辈,纯粹敬业,懂得感恩,拥有一颗悲悯之心。”在团队成员眼里,谢青是可敬可爱的“大家长”,她一直全力以赴,冲锋在前,给后人闯出一条大道,创造更多机会。20年来,她率领团队,白手起家,重建科室,把学科带上巅峰,在最新发布的复旦专科排行榜上,瑞金感染科位列全国第五。最近,谢青团队还因全病程管理等一系列创新成果荣获上海医学科技一等奖。而她仍如履薄冰,充满危机感:一个团队向上爬坡很慢,跌落却可能在一夜间。
“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擅于发挥每个成员的聪明才智,激发特长。”她常鼓励身边人:努力就有机会,不努力,瑞金的金字再光彩也照不到你身上。她的精神感染着团队,大家敢于争先,不计较,不抱怨,总是拼尽全力。28人的队伍皆精锐,在各亚专科里都能独当一面,既有医、教、研上独挑大梁的资深专家,也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中坚力量,更聚拢了一批入选晨光、杨帆、医苑新星、九龙、浦江等人才项目的后起之秀,为学科发展输入新鲜血液。
做了20年的感染科掌门人,谢青对学科的发展一直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前瞻的布局,她说,感染科不能光吃“肝饭”,还要吃好“热饭”(发热待查)、“盖浇饭”(新发传染病和传统传染病)。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未来,肝病继续做强,发热待查做精,感染性疾病要做广做深。
“瑞金感染始终不忘‘因何而生’的使命,那是来自91年前广慈隔离大楼的声音——应时而生,守护百姓,抚平恐惧。”谢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