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试纸两道杠”那一刻起,准妈妈们就踏上了漫漫怀孕路。十月怀胎,道阻且长,会碰到很多雷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就是一个超级大雷,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和安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产科开设有妊娠高血压专病门诊,对该院或外院建卡的孕妇均开放,帮大家妊娠路上排“雷”解难、保驾护航。
认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与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发生率5%~12%。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20周后首次出现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尿蛋白(-),于产后12周内恢复正常。
子痫前期-子痫
子痫前期:妊娠20周后孕妇出现高血压,伴有尿蛋白阳性或器官、系统受累及等。
子痫:子痫前期基础上发生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强直性抽搐。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孕妇妊娠20周前发现高血压,妊娠期无明显加重;或者妊娠 20 周后首次发现高血压但持续到产后12周以后。
慢性高血压伴发子痫前期
慢性高血压孕妇有上述子痫前期表现;或妊娠20周前有蛋白尿,妊娠20周后尿蛋白量明显增加;或出现血压进一步升高等重度子痫前期的任何表现。
孕妈妈要小心的风险因素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多因素发病,可基于孕妇的各种基础病理状况,也受妊娠期环境因素影响。遇到以下风险因素的孕妈妈尤其要小心。
高度风险因素:孕妇存在的或潜在的基础内科疾病及病理状况,包括高血压病、肾脏疾病、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既往子痫前期史等。
中度风险因素:未经产妇、高龄、妊娠间隔时间≥10年、肥胖、多胎妊娠等。
如何早发现早干预早避免
妊娠期高血压发病原因非常复杂,目前存在的普遍临床问题是:因未能及早识别和及早发现,使其发现时已经成为重症,或孕妇已经有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多学科联合救治,而其中约有一半的不幸是可以避免的。那怎么才能早发现、早干预、早避免呢?
合理饮食
妊娠期适度限制食盐摄入,保证蛋白质和热量的摄入,可多吃鱼类、禽类和大豆类食物。
适量运动
缺乏运动的女性患高血压的概率比经常锻炼的女性要高。所以不管是已经怀孕还是处于备孕期,建议每天锻炼30分钟以上或每周锻炼一部分天数。如果是初次锻炼,可以选择低强度的散步或游泳,开始锻炼计划前要咨询医生,确认某些活动是否安全。
调整心态
保持好心情和良好的睡眠习惯,以侧卧位为宜。做到这些的话,能给帮助孕妈妈们更好地控制血压哦。
补充钙剂
对于低钙摄入的人群(<600 mg/d),推荐每日口服钙1~2g,以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合理服药
对存在子痫前期高危因素者,可以在妊娠11~13+6周,最晚不超过20周开始,每天睡前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150 mg)至36周,或者在终止妊娠前5~10天停用。
规范产检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存在多因素发病也使其临床表现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个体的首发症状表现不一。血压升高、蛋白尿、胎儿生长受限及血小板下降,都可能是子痫前期的首发症状。也有部分孕妇仅存在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如血小板计数<100×109/L、转氨酶水平异常(如ALT≥70 U/L、血肌酐水平>106 μmol/L、低蛋白血症等。
图为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产科花晓琳团队。
作为产检医师要注意临床风险因素的筛查,注意预警信息包括病理性水肿、体重过度增加、血压处于正常高限、胎儿生长受限趋势、血小板计数呈下降趋势及无原因的低蛋白血症等,要仔细排查各种原因并予以矫正。同时要密切监测孕妇血压变化,增加产前检查的次数,注意孕妇的自觉症状,必要时住院观察。
头图为花晓琳(左一)与团队讨论治疗方案。
本文作者系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产科 副主任医师 裴锦丹 主任医师 花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