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关注】中医调治加调养,让痛风不再痛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颜琼枝 发布时间:2023-04-17 11:25

摘要: 痛风在中医学中属于“痹症”范畴,千百年来,中医积累了丰富的见解与经验,通过调治加调养,使痛风不再痛。

每年的4月20日是“世界痛风日”,也是我国的“全民关注痛风日”。之所以定在这个日子,是因为当血尿酸高于420 umol/L,就会被诊断为高尿酸血症。我们常说的“三高”指的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而现在高尿酸血症已经跻身“第四高”。


痛风有哪些常见症状


事实上,并不是每个尿酸高的人都会痛风。当血尿酸浓度升高时,组织液尿酸浓度也会随之升高,当超过其最大溶解度时,会在关节局部形成尿酸钠晶体并广泛沉积,诱发炎症反应和组织破坏,这时才会引发痛风。痛风主要是受累关节出现严重的红肿热痛,多在夜间突然发病,最常发病的关节是大脚趾,还常见于手部的关节、膝盖、肘部等,可持续几天或几周不等。若病情反复发作,可能会转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有的还会出现关节僵硬畸形、运动受限,甚至肾脏合并症、肾功能衰竭等。


中医调治有妙招


痛风在中医学中属于“痹症”范畴,中国古代医家对于“痹症”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千百年来,中医积累了丰富的见解与经验,尤其形成了一些简、便、验、廉的方法,有了这样一份“中医攻略”,就可以进行及时的自我调治,使痛风不再痛。


首先应辨寒热虚实,急性关节炎期多为风湿热痹,慢性关节炎期多为风寒湿痹、浊瘀痹阻、肝肾不足。


风湿热痹:起病急骤,关节红肿热痛,可伴发热,口干、尿黄、便结,舌苔黄腻。治宜清热通络,祛风除湿。食疗可以选择车前子(包)30 克,煎汤代茶频饮,或者用10克防风和30克苡仁加水熬制防风苡仁粥食用。还可以将芙蓉叶、生大黄、赤小豆各等份,共研细末,按4:6比例加入凡士林,调成药膏,敷于患处。


风寒湿痹: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痛有定处,肌肤麻木不仁,可见皮下小节或痛风石。治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可通过食用萝卜粥疗愈。此外,将30克樟木屑煎水后浸足也可以起到缓解作用。


浊瘀痹阻: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时轻时重,关节僵直、畸形,皮下结节,皮色紫暗,或溃破成瘘管。治宜泄浊化瘀,除痹通络。将桃仁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加入粳米和水煮粥食用可以缓解疼痛。还可以运用浸洗法,将各30克制川乌、制草乌、木瓜、红花加水煎制,并浸洗患处。


肝肾不足: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日久,关节变形,屈伸不利,腰酸膝软,头晕耳鸣,乏力。治宜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食疗可先将桑寄生、桑枝煎30分钟,取汁,再将苡仁、粳水加水和药汁煮成粥服食。


日常调养很重要


除了中医调治之外,自我调养也非常重要。日常生活中要适当控制饮食与体重,不吃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豆制品、菠菜、海鱼等。可进食低嘌呤食物,如牛奶、蛋类,以及碱性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加碱馒头、加碱玉米粥等,同时每日饮水最好大于2升,以促进尿酸排泄,还需注意戒烟、浓茶、咖啡,以及严格戒酒,尤其是啤酒。平时还需坚持适量运动,保持情志愉快。


本文作者系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首席科普官、中医科主治医师 颜琼枝



责任编辑:饶茗柯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医聊科普】皮肤干燥,痛痒难忍!...

出现腹泻难处理?这些中医方法要储...

这15道来自中医调养指引的汤茶粥...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