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噪声危害大,劳动者如何保护听力健康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昊晟 发布时间:2023-04-27 17:42

摘要: 众多职业病危害中,噪声是非常难以防范的一种,劳动者长期暴露于生产性噪声下,可能会影响到听力健康,有必要多加防范。

今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全国第21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主题是“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本市职业病防治有关方面经过几十年持续对生产工艺改进、原材料有毒有害物质限制或替代,使生产单位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劳动者工作条件得以改善。但是,在众多职业病危害中,噪声是非常难以防范的一种。


一些企业生产过程中总会有比较强的噪声,职业健康管理中指出,这类噪声就属于生产性噪声,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当生产工作中8小时等效声级超过80分贝时,就可以将其称之为噪声作业。劳动者长期暴露于一定强度的生产性噪声下,可能会影响到听力健康,造成听力损伤。因此,有必要重视劳动者的听力保护。


健康检查很关键


噪声强度的大小是影响听力健康的主要因素,当强度在80分贝以上时,长期接触下就可能导致听力损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接触到的声音,如耳语、说话、车辆行驶等都在80分贝以下,而打电钻、竭力大喊、操作除草机等就属于80分贝以上的噪声。



噪声对于人体的损害是渐进性的,这可能导致劳动者对噪声的危害不敏感,因此定期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可以防患于未然,提醒劳动者及用人单位及时加强预防措施。职业健康检查可以真实反映劳动者在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前身体健康的基本水平或接触后受到的健康损害。但职业健康检查中常常出现复查的结果,这意味着受检者在相应的检查项目中存在异常,需要再次接受检查以确定是否真的存在听力损伤。“复查”本身也不是最终的检查结论,未完成复查通常会被认为是未按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并由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法律风险。此外,《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规定了“听力测试应在受试者脱离噪声环境48h后进行”,这同样适用于听力复查,劳动者可以在脱离噪声环境后进行测试。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力的逐渐衰退是必然的,为了减少年龄对听力检查结果的影响,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会根据《GB/T 7582 声学 听阈与年龄关系的统计分布》对听力测试结果进行年龄性别修正,以保证检查结论的真实可靠。


如何应对听力损伤


在体检报告里关于听力损伤的描述一般有如下几种。


高频/语频听损。表示听力已经受损,但尚未引起器质性病变,不影响劳动者继续从事噪声作业,但须引起重视并加强噪声防护措施。


职业禁忌(噪声)。需要立刻调离噪声作业岗位,安排劳动者从事不接触噪声的工作,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合格不能再次从事噪声作业。


疑似职业病。应当尽快完成疑似职业病的上报并安排劳动者前往有资质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同时,劳动者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注意保护好的听力。除了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外,可以采取这三种措施。首先,根据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护听器,例如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选用耳塞,强噪声环境下同时佩戴耳塞和耳罩;其次,保持全程佩戴护听器,研究表明,整个工作时间段佩戴护听器,能取得100%的防护效果,但如果只佩戴4小时则只能提供约10%的防护;最后,对于从事噪声作业的劳动者,在业余时间也要做好听力的保护,减少额外的噪声刺激。


本文作者系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监督所 王昊晟


责任编辑:饶茗柯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教师节,有心人都送这份“健康大礼...

【职工健康】职业病防治,劳动者应...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