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而不缀,履践致远。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胡三莲骨科护理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23年5月,是由上海市医务工会和上海市护理学会批准的首批“海上护理”巾帼创新联盟特色护理创新工作室。工作室负责人胡三莲作为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护理学科带头人,勤耕于一线,带领骨科护理团队以科研思维解决临床护理疑难问题,不断优化护理流程,创新研发护理器具,满足患者治疗需求,积极探索护理新方法和新技术,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加速患者康复。
工作室注重人才梯队建设,由9名护理骨干组成,其中高级职称5人、硕士生导师2人。工作室形成“工作室负责人—专业组长—专科护士”三级管理模式,聚焦骨科临床护理难点问题、骨科疑难伤口护理、骨科慢性疼痛关节腔治疗注射技术和富含血小板治疗辅助技术、居家患者健康管理及延续护理等,以中华护理学会骨科专科护士教学基地及上海交大医学院“创伤骨科护理”高阶专科基地为平台,加速创新型骨科护理骨干人才的培养,发挥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优质护理资源的辐射作用,加强对六院福建医院和六院安徽医院两个区域中心的骨科专科护理建设,推动骨科护理学科高质量发展。
凝聚专科护理特色
打造专业护理品牌
工作室团队成员在胡三莲的带领下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根据骨科各亚专业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患者的护理需求,发挥工作室团队成员的专业优势,开展护理特色创新项目,为患者提供专业化的全程延续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团队开设疑难伤口护理门诊,围绕骨科围手术期慢性疑难伤口,开展以伤口师为主导的医护一体化创面管理模式,针对不同类型伤口合理运用机械及药物清创,有效控制感染,促进毁损组织肉芽生长及上皮形成,为手术做好创面床准备,并全力为术后创面愈合保驾护航,提高了创面治愈率;开设关节腔注射门诊,全程全面规范流程,注射前正确评估骨关节炎慢性疼痛的部位和程度,注射时选择疼痛靶点注射,提高镇痛治疗效果,注射后做好专科健康知识教育,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工作室成立至今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达15万余人次,其中疑难伤口护理门诊2831人,慢性疼痛关节腔注射139700人次,不仅满足了老百姓的护理需求,还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三贴近”——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加强专科人才培养
助力专科能力提升
专业引领发展,工作室顺势而上,依托中华护理学会专科护士教学基地及交大医学院“创伤骨科护理”高阶专科基地,培养中华护理学会骨科专科护士44名、创伤骨科高阶专科护士5名。
工作室致力开展培训和教育,组织专业培训课程和研讨会,提高骨科护士的护理技能和知识,推动骨科护理水平的提升:通过举办国家级、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学习班,培训学员500余人;工作室成员勤思善学,积极参加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骨科护理学术大会、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年会、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医师年会、全疆骨科护理学术会议、河北省骨科年会等学术会议,通过大会主旨演讲、论文交流等形式,分享六院骨科护理经验,助力专科护理知识传播。
同时借助医校企合作项目平台,培养专业型人才:培养上海市“医苑新星”1人、上海市护理学会优秀青年育苗人才1人、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研究型护士1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创新人才2人、院级亚专业学科带头人2人,助推骨科专科人才队伍的建设。
胡三莲(右三)与市六医院福建医院工作站成员合影。
激发科研创新活力
赋能护理学科发展
工作室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以患者需求为目标,深入开展临床科研创新和研究:制定和推广相关护理服务标准和流程,结合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形成人性化、科学化、智能化的骨科护理新技术,探索开发便捷、安全、舒适的护理器具,共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其中已获批专利12项,专利转化2项,1项获2023年上海市护理学会骨科护理专委会第四届骨科护理创新比赛二等奖。
团队成员以临床为基石,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共获批校局级以上课题4项,发表相关论文7篇,主编书籍4部,参编书籍10部,充分发挥了护理的专业价值。同时,为增强公众对骨科创伤急救的认识和意识,团队成员先后7次深入社区、工地、校园开展创伤急救科普活动,让500余人获益,提高了公众的创伤急救知识和现场运用能力。
深耕专业稳步发展
辐射引领共促成长
依托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区域化医疗建设平台,工作室拓展延伸服务半径,将优质护理资源辐射至晋江市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安徽医院),分别开设“海上护理”巾帼创新联盟特色护理创新工作室——胡三莲骨科护理创新工作室,并组建专业护理团队服务区域医疗中心医院的临床一线,根据区域临床护理需求和患者需求,提供有效的专业服务,通过护理查房、护理会诊、护理门诊等多渠道实现骨科护理专科技术和护理服务流程的同质化,为百姓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化护理服务。
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因当地饮食及生活习惯等原因,骨科疑难伤口及糖尿病足感染等的发病率高,护理服务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工作室团队选派了伤口专科护士赴晋江市医院工作,开设了骨科疑难伤口护理门诊,传授专业化的换药技术和先进理念,解决疑难伤口的护理技术问题,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专业伤口护理,促进伤口愈合。
胡三莲带领团队成员深入晋江市医院骨科病房,开展疑难病例床边护理查房,深入浅出地分析骨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重点和预警指标,分享临床典型案例的成功经验,同时将暴露疗法技术运用在六院首创的断指再植术后伤口及大面积毁损伤显微修复创面上,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团队在临床实际案例中分析患者的需求,启发护士的创新意识,共同讨论、研发护理器具,通过“手把手”的教学方式,使晋江市医院的护理器具创新不仅实现了量的突破,还实现了专利转化,达到了质的飞跃,极大地提升了骨科护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今年3月,“海上护理”巾帼特色护理创新工作室(安徽工作站)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安徽医院胡三莲专家工作室在安徽合肥开设,团队积极开展骨科护理疑难伤口PRP治疗护理技术及慢性疼痛关节腔注射技术、疑难病例及罕见病例分享和讨论,合作研究护理新技术和新方法,共同促进骨科专科护理的发展,有力推动了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区域医疗的发展。
胡三莲骨科护理创新工作室求真务实,不断延伸护理服务,发挥骨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特长,成就护士的职业价值,为百姓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专业化全程护理服务。精专业,强实践,求创新,工作室将继往开来,继续致力于专科护士队伍建设和骨科专科护理学科发展,不断拓宽护理服务领域,充分发挥护理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使命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