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目前在上海位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第一位。其中,低位直肠癌比例超过1/3。这部分患者不但追求肿瘤根治,还要求尽可能保留肛门。以往,保肛率不足50%。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直肠外科团队在保证根治肿瘤的同时,致力于追求最大程度保留肛门功能,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升。
面对传统开腹或常规腹腔镜手术保肛难度大、效果欠佳的困境,团队创新机器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术式及方法:包括创建操作孔布局新方案,便于血管根部淋巴结清扫及直肠系膜完整切除,实现“更根治”;采取保留左结肠动脉+缝合加固吻合口+放置肛管三联措施,预防吻合口漏发生,使得手术“更安全”;创新开展机器人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等一系列低位直肠保肛新术式,从而“更微创”。
针对手术设备器械严重依赖进口、价格昂贵的现状,早在2017年结直肠外科团队便联合多家国内医疗器械公司,建立上海结直肠肿瘤微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注于研发国产微创手术设备器械。目前已有多个国产手术机器人系统、3D腹腔镜手术系统、能量平台、吻合器、切割闭合器等上市。此外,分体式手术机器人系统也在开展临床研究中,手术机器人的国产化将进一步降低手术费用,造福更多患者。
对于超低位无法保肛的患者,团队创新性地探索术前放化疗联合抗PD-1/PD-L1免疫治疗新方法。放疗可以破坏肿瘤细胞,释放肿瘤抗原,增敏免疫治疗效果。由此开展的多项国内外新药上市前临床研究发现,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可显著提升完全缓解率,部分肿瘤可完全消退,从而使患者得以避免手术,达成保肛效果。
中山医院结直肠外科团队分别从手术技术、手术设备和围术期综合治疗三大创新着手,为低位直肠癌患者追求最佳的治疗效果。其牵头开展国内外首个机器人对比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多中心临床研究(REAL研究),入组1200多例患者,这也是该领域全球最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机器人手术能显著提升保肛率和肿瘤根治率。相关结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胃肠肝病学》杂志,同期配发社论盛赞该项研究首次显示机器人手术的显著优势。这项成果还直接促成机器人直肠癌手术费用纳入了上海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