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考这座异常拥挤的独木桥上,喻涛曾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中国顶级学府,然而开学后,他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在浑浑噩噩,上下求索的日子里,喻涛决定投笔从戎,去军营里挥洒自己的热血青春,并寻找接下来前行的方向。
4年的本科,他需要花六年的时间读完。但喻涛说,值!每每想起那一段段慷慨激昂的岁月,他都觉得自己又一次获得了力量。
入学后一无所获陷入迷茫
2015年,喻涛带着一名优等生的傲气,考进了上海交通大学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尖子们,喻涛坦言自己经历了很长的一段迷茫期。
“还记得上第一节数学分析的课,90分钟的课程我愣是没听懂多少,完全处于离线状态。下课后面对着老师布置的课后习题,更是一筹莫展。第一次小测尽力也才考了四十几分。”喻涛说,当时他明显感受到了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差距,然而在当时,这样的差距没能成为他向上向好的动力,反而让他愈发迷失。
为此,他开启了上课刷手机、打游戏的状态,到了考试周则开始通宵“预习”。虽然没有挂科,但是喻涛却如行尸走肉一般浑浑噩噩,没有任何收获。
决定当兵改变人生轨迹
越经受挫折就越消沉,喻涛说,到了大一下半学期,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这时,学校的征兵宣传引起了他的主意。
“每个男孩都有一个军营梦,我也不例外。”喻涛表示,自幼起,他就向往那些英雄故事和历史,小时候最喜欢的书是《三国演义》,最钟爱的电视剧是《亮剑》,那种横刀立马,大漠狼烟的英雄豪气和浴血抗敌,逢敌亮剑的军人骨气给了他巨大的震撼和力量。
不仅如此,喻涛的父亲也曾是一名军人。“他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一直保持着,陪伴了我的成长。我很自豪有一个老兵爸爸,也想成为他那样的男儿。”
因此,他几乎毫不犹豫地向父母提出了想去当兵的想法。一开始,家里人非常反对,一是觉得他从小在城市长大,可能吃不了苦,二是怕他中断学业会影响学习,只凭三分钟热度无法走到最后,一事无成。
那一晚,喻涛给父母打了近三个小时的电话,说明了自己的动机和考虑,也表明回归后会更有毅力和恒心完成学业。最终,他得到了父母的理解,从此投笔从戎,踏上了自己的征程。
曾用双手保护一方百姓安全
记者了解到,在2016年到2018年服役期间,喻涛驻扎在云南,历任步兵班的机枪手和火箭筒手,连队新闻报道员,期间还代理过连队文书。两年的时间,他随连队参加了各类演训,一次小规模的抢险救灾,以及赴中缅边境执行过维稳任务。获评优秀义务兵一次,嘉奖一次。
他告诉记者,自己印象最深的是2017年9月随连队执行的一次真实的抢险任务。“那时正值雨季,野外驻训地附近的村子里,河流水位暴涨,冲上了堤岸,我们连队作为尖兵立即集合出动。到达现场以后,我作为第一批突击队的一员下水。水流较急,我们就用背包绳,两两之间系起来,手拉手在被严重冲垮的一侧搭起人墙。站定之后,把木板一块又一块传递,在垒沙袋,打岗钎固定。基本堵住口子之后,我们被第二批战友换了下来,加入了扛沙袋的队伍。”
喻涛回忆道,那天从晚上九点一直奋战到凌晨一点。雨水河水和汗水使他全身湿透。然而,他的心里却很高兴。“练兵千日,用兵一时。和平年代,能有机会执行党赋予的任务是每一个军人的光荣。那一刻,我也切身意识到:过去,我是个需要父母保护的孩子;但现在,我却能用自己的双手保护别人,保护一方百姓。”他骄傲地说。
据悉,经过了两年在基层战斗连队的摸爬滚打,喻涛已褪去了一身娇气。重返校园后,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难关和挫折,他也能然面对,积极克服。”遇到低谷时,每每想到这段峥嵘岁月和满满的战友情,我就充满了前行的动力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