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家务,举行开笔礼,演原创舞台剧,这些课太有趣了|开学第一课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郭娜 发布时间:2019-09-02 14:05

摘要: 今天早上,上海140万中小学生在大雨中迎来新学期。

今天早上,上海140万中小学生在大雨中迎来新学期。家长们在朋友圈“普天同庆”终于开学了,孩子们在校园里感受着别样的第一课,也是十分快乐。  



包饺子,洗衣服,劳动教育真有趣


“洗衣服我们要多注意领口、袖口的位置,我们要多搓几下!”“择菜我们首先要认识蔬菜,有的蔬菜是留叶去茎,而有的蔬菜则是留根去叶……”“包馄饨的第一步,要把准备好的肉糜和菜馅和匀,然后把馄饨皮放在手心……”在武宁路小学的一间间教室里,孩子们有的在手搓小衣物、有的在认识蔬菜并跟着老师择菜,有的孩子在学着包馄饨、还有的在尝试煎荷包蛋,更是把床直接搬进了教室,让学生现场体验铺床叠被、收纳衣物,而小女孩们则跟着老师学习按照步骤一步步给自己扎起马尾、编上麻花辫,场面好不热闹!




校长孙纳新告诉劳动报记者,此次开学典礼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14间体验教室,14个劳动主题,1200余名学生全员参与。假期中,为培养学生劳动意识,树立“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的劳动观念,学校就布置了“学会一项劳动技能、为家人做一件实事”等劳动教育相关实践作业要求。这场热闹的劳动开学典礼既是对学生假期劳动作业的成果检验,更是为后续即将开设的,学校多年来的校本特色课程“566课程”而提前准备的劳动技能体验课。



据了解,所选体验课程均是根据不同年段年龄特点、学生喜爱程度、生活、学习中最需要掌握的生活技能等因素而选择的14种劳动技能。孙校长表示,开设体验课程,根据学生兴趣开设后续566校本课程,这也是学校承担的市级课题《校本课程决策机制的行动研究》中重要的一环,开设学生需要的、喜欢的课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程开发的参与者。



今后武宁路小学将继续研究、制定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劳动教育教学目标、开展过程性评价,利用起综合实践基地、校外活动场所、学校实验室等资源,打破体制壁垒,完善相关机制,多途径扩大着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好劳动平台。继续完善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


    

穿汉服,开笔点智,传统文化不能忘


在闵行区浦江第一小学,以“凝聚少年力量,共筑强国梦想”为主题的开学典礼拉开帷幕。学校全体师生以及一年级新生家长齐聚校园,围绕“见龙在田”种植园有序排列,打造了一个立体活动现场。全体师生们饱含深情凝视国旗,嘹亮的国歌声、校歌声唱出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热爱、对校园生活的憧憬,冉冉升起的国旗寄托了全体师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祝愿。



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在中队辅导员的带领下,身穿汉服,个个精神抖擞,列队整齐。班主任老师们为新生开笔点智,每位新生还收到了一个象征文化传承、并印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龙纹剪纸书签。



杨浦区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四所学校七百多名一年级新生身穿红色汉服,迎来了不寻常的入学第一课——开笔礼。在自正衣冠、朱砂启智、击鼓鸣志、拜师行礼、赠书回礼、启蒙描红等庄重的仪式中,一年级新生开启了识字习礼的学习生涯。


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在正衣冠、点红痣中展示良好的精神面貌。进入击鼓鸣志环节,孩子们大声地说出了自己的理想。“我长大后要当一名老师!”“我的理想是做足球运动员!”、“我想成为科学家”……稚嫩的声音和着坚定的语气回荡在会场里。


在孩子们向老师敬茶行礼后,教师回赠学生书籍。教师代表以及所有班主任一起积极回应,将身体力行,关爱、呵护、教导孩子们,与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结伴成长,彼此成就。   

 

   

 原创诗歌,舞台剧,爱国之情记心间


 今年是建国70周年,在开学第一课上,上海各中小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有别于传统的说教,卢湾中学将思政教育融于各个活动之中,学子们通过文字、语言,将浓浓爱国之情形象化、显性化,进一步深化了对祖国的情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清晨,校门口高高竖起的祝福墙,就已经满载了卢湾学子对祖国的深深祝福。这是由学校大队部发起的“祝福你 祖国”活动,在开学第一天,深情写下对祖国的美好祝愿。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在工作台上领取祝福卡,一笔一划写下自己心中的话,倾诉着对祖国的情感。小小的国旗贴在脸上,握在手中,每一位卢湾学子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与快乐。




爱国之情,说不完,也道不尽。在今年暑假,卢湾中学开展了“诗·译”中国——原创爱国诗歌征集,得到了全体学生的热情响应。在初选的基础上,学校还在网络阵地上进行了投票助力,在学生与家长中产生了广泛影响。结合评委打分和网络投票,在开学第一课上,学校进行了原创爱国诗歌颁奖及展演。


什么样的课堂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开学第一课上,卢湾中学把课堂搬到了舞台上,用学生自己创作、自主演绎的原创舞台剧,给所有学生上了一节别出心裁的创意思政课。


董存瑞、孔繁森、于敏、叶聪……在学生亲自的演绎下,四位民族脊梁时代先锋站上了舞台,一幕幕经典画面呈现眼前,一句句朴实话语掷地有声,卢湾学子们以一台原创舞台剧《致敬——大国脊梁》向无数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志士和无私奉献的国家建设者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此次思政课的筹备贯穿了整个暑假,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大国脊梁”为主题,学生先进行了研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祖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各个时期的英雄模范与建设者事迹,继承榜样精神。在研学的基础上,原创舞台剧应运而生,暑假里,顶着酷暑,学生们一遍遍排练、一遍遍磨合,揣摩榜样本色,演绎先锋魅力,以心比心,真正理解流淌在榜样模范血液中的爱国之情和责任担当。


课上,学生用自己的演绎,诉说动人的故事,用纯真的心灵,唤起更多心灵的共鸣。当董存瑞炸碉堡的那一刻,小演员声嘶力竭,台下的观众湿了眼眶;当叶聪团队面对蛟龙号危难之时,小演员们眼神坚毅、无畏生死,台下的观众紧张万分……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场特别的思政课,让学生们将爱国之情牢记心间。



    防诈骗,会维权,法律来护航青春


“同学们,在你们心中,检察官是做什么的呢?”“批捕犯罪嫌疑人!因为我妈妈也是一位检察官。”在华师大四附中的大礼堂里,普陀区检察院的检察官们和同学们进行互动,在这场精彩的法治讲座上,不断响起掌声和笑声。法治问题解决的终点在法院和检察院,预防犯罪、普及法律知识的起点却是在校园,威严的人民检察官和法官,走出检察院和法院,来到学生们中间,化身亲切教官,将专业的法治知识送进校园。


在以“迎祖国七十华诞 谱法治校园篇章”为主题的开学典礼上,长风青少年法治校园联盟启动。据校长张莹晶介绍,华四附校自2007年正式挂牌为国家教育部首批创设的九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创新协同中心实验校之一,同时,作为普陀区新中考改革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试点校以来,学校积极开展法治课程和校园文化的创新与探索,积极汇同校内外、社区、家庭开展法治专题机制和载体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有益的效果。



新学期伊始,由华师大四附中牵头长风教育生态共同体,与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长风新村街道办事处、上海市普陀公安分局、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上海市普陀区司法局、上海市万联律师事务所等多家单位与专业机构,共同酝酿、充分协商,成立长风青少年法治校园联盟。这意味着更多的教育和社会专业法治力量将积极协作,汇聚成一股巨大的能量,为长风地区的青少年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法治教育资源,营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摄 影:贡俊祺
摄 像:贡俊祺
责任编辑:包璐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中小学2021学年度校历你知...

关于本市义务教育减负增效实施意见...

学做家务,举行开笔礼,演原创舞台...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