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社区食堂,居家养老的老人在餐食上还能翻出别的花样来吗?今天,记者从长宁民政部门了解到,其在打造“智慧养老”的过程中,通过与外卖平台方的合作,老人或其子女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在助餐服务上获得更多新的选择。
重阳节来临之际,记者从长宁区今天举办的敬老主题月活动中了解到,该区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截至2018年底,长宁区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1.37万人,占全区户籍总人口的36.9%。据悉,这个数据在中心城区名列前茅。
老人一多,如何养老就成了不可回避的问题。除了居家养老之外,不少人想到的可能就是养老机构了。不过,在此过程中,却也突显出了相应的一些问题,最明显的就是老人的依赖感。
“其实老人年纪上去了,对于周边熟悉的环境以及熟悉的照料人员的依赖感是很强的。”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副主任科员顾致远告诉记者,去年,民政部门就在辖区内对老人展开了调查,老人们首选的养老模式中,“家门口”几个字成为了关键词。
针对这一情况,长宁区大力推广了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将医养结合驿站、长者照护之家,以及相关养老机构的设置都与社区进行了相互的联动。据顾致远介绍,目前,长宁的养老机构数量为47家(含长者照护),床位数6234张,“每百万户籍老人的床位拥有数占中心城区的首位。”
为了更好地扶持和发扬“家门口养老”,区民政部门从去年开始出台了15项政策,同时,引导社会力量加入,鼓励养老机构向社区提供延伸服务。
在即将来临的重阳节前夕,区民政部门还与辖区内的外卖公司搭建了平台,打造“智慧养老”。据介绍,该平台类似“美食点评”模式,老人或其子女家属只需要通过手机或互联网,就能实现老人助餐、家政信息咨询等各种养老服务选择和更多的信息推送。
当天,来自全区30多家社会组织和企业还围绕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物业+养老、互联网+养老等主题,共同开展长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项目展示和推广活动。
同时,参展单位还为现场的老年人提供了血压测量、养老辅具介绍、法律咨询等服务,通过为老人提供面对面服务让长宁的幸福养老事业更具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