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辅助结直肠手术,5年生存率近八成!今天,世界最大样本量研究结果发布: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蓓 发布时间:2019-11-29 13:42

摘要: 机器人手术量逐年迅速增长,被广泛用于多种结直肠癌根治术式,安全有效,全体患者5年生存率77.6%。

如今,用机器人做手术的方式越来越普及。但是,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的疗效究竟如何?和传统手术比,有哪些优势?


今天上午,第八届亚洲机器人和腹腔镜结直肠外科年会(ARLCCS)在沪开幕。会上传出消息:世界范围内最大样本量研究显示,我国机器人辅助结直肠手术安全有效,全体患者5年生存率近八成,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悉,这是该年会首次登陆中国内地,标志着中国在结直肠微创外科领域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升。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新加坡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位结直肠微创外科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申城。


近年来,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逐年上升,尤其在大中城市已跃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外科手术一直以来都在结直肠癌综合诊疗(MDT)中处于核心地位,而微创技术现在是,将来更是外科的核心理念和发展方向之一。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直肠癌诊疗中心主任许剑民教授在大会上汇报了一项世界范围内最大样本量的机器人辅助结直肠手术回顾性研究。该研究共有全国28家中心参与,截至2017年底总计纳入5389例患者,占同期全国机器人手术总量72.2%。结果显示,机器人手术量逐年迅速增长,被广泛用于右半、横结肠、左半、乙状结肠、多脏器联合切除等多种结直肠癌根治术式,且安全有效,全体患者5年生存率77.6%。


57岁的齐先生便是受益者。两年前,齐先生被诊断为直肠癌肝转移,但肝转移病灶多达七枚,分散在整个肝脏,无法手术切除;综合治疗团队(MDT)为患者进行转化治疗(全身化疗+靶向治疗),以期缩小肝转移灶、争取手术机会。但遗憾的是,治疗效果并不明显。MDT团队与患者再度沟通,制定ALPPS(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的肝转移手术方案。极致微创,将原本不可能手术的患者修复到可接受化疗情况下,连续三次大手术,并迅速恢复投入后续治疗中。齐先生随访至今近两年,没有复发转移。


ARLCCS年会是亚洲最重要的结直肠微创外科大会,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此次登陆中国不仅源于亚洲遥遥领先的手术体量,更得益于近年开创多项微创手术的国际先例。


中山医院结直肠外科创立于2001年,截至2019年10月底,已完成各类微创手术超5700例,其中机器人手术超2500例,位居全国第一。此外,结直肠癌中心还在多方努力促进和推动中国结直肠微创外科的发展。成立了大陆唯一的机器人结直肠外科临床手术教学示范中心,累计培训学员超过1000人。中山医院结直肠癌中心在技术研发、人才培训、标准制定等方面多点开花,实现了“产学研”三位一体,全面发展,领跑业内。


责任编辑:罗菁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机器人辅助结直肠手术,5年生存率...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