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2日为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冬至这一天白天是一年中最短的,太阳几乎直射到南回归线上。我国传统有从冬至开始“数九”的习俗,即从冬至日算起,每九日为一段落,代表寒冷程度的加深。其中“三九”时最为寒冷。此时也是多种急、慢性病病情易于加重和复发的时期,同时也是养生的大好时机。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黄海茵主任医师表示,冬季进补多选择从冬至开始,可促进人体阳气的萌生,消耗相对减少,进补后可发挥最大的药效,且可保存封藏最长的时期。饮食进补的基本原则是要顺应体内的潜藏,以敛阳护阴为根本,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还应注意的是许多疾病最易在这一时期发作,如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疾病在这时期的发病率相当高。此时应及时治疗急性发作,暂停进补。
食补
冬季养生重在滋补,冬季饮食宜滋补。冬季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敛阳护阴。可适当选用羊肉、牛肉、虾、韭菜、桂圆、木耳、栗子、核桃、甲鱼等食物;多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蔬菜类如大白菜、圆白菜、白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冬季忌食寒性食物。冬三月草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脾胃功能相对虚弱,若再食寒凉,宜损伤脾胃阳气。因此冬季应少吃荸荠、柿子、生萝卜、生黄瓜、西瓜、鸭等性凉的食物。同时,不要吃得过饱,以免引起气血运行不畅。
具体应用时应遵循增加热量、少食咸、多食苦、辨证施补等基本要领。增加热量就是此时人体的生理活动需要更多的热能来维持,按科学的分析,此时所需比起秋季需要的能量要高出10%~15%。少食咸多吃苦的道理是,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肾经主咸,心主苦,从中医五行理论说,咸胜苦,则肾水克心火,使原本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宜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如《旧时调摄笺》曰:“冬月肾水渐成,恐水克火,故宜养心。”从人体生理的角度来说,饮食过咸使血浆渗透压增大,导致血容量增加,心脏与肾脏的负担加重。另外,寒冬季节阳气衰微,人体腠理闭塞,很少出汗,因此应减少食盐的摄入量,以减轻心脏与肾脏的负担。
药补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即便是补药,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合个人的具体情况施补。在药补中,膏方是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根据中医理法方药和君臣佐使的原则,在复方汤剂基础上,按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综合辨证而配制的较为全面的处方,已有超过千年的应用历史,它发轫于春秋战国,发覆于明清,在近现代的上海和江浙地区达到鼎盛。
膏方具有服用方便,口感较好,药物浓度高、药效稳定等特点。在医疗机构开膏方,还能通过辨证施治,高度个体化。因此相较其他药剂,疗效更为显著,成为大众冬季进补的最佳选择。
附冬至时节养生膳食
冬至食补有讲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营养科马莉副主任医师为大家总结了几样冬至养生膳食。
海参炖蛋
原料:
鸡蛋2个,海参(干)1个,生抽3克,香油3克,水和葱适量。
制作方法:
1.海参提前泡发,将鸡蛋搅打成蛋液 ,倒入1:1或1:1.5的水搅匀
2. 用滤网将蛋液筛入蒸碗中,取一半海参切碎放入碗中,用牙签扎破蛋液表面起泡
3. 盖上保鲜膜水开后小火蒸8-10分钟,然后将另外半颗海参放入碗中再蒸3-5分钟
4. 出锅后撒少许小葱粒,生抽和香油调味即可
药膳功效:
从营养学角度来看,海参和鸡蛋均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且易于消化吸收,有利于蛋白质的补充和利用。从中医角度来看,黑色的食物入肾经,可以补养肾气,帮助增强人体免疫力,抵御严冬。海参属于黑色食物,其味甘咸,补肾,益精髓,适合此节气。这道菜营养丰富尤其适合中老年人食用。
大葱羊肉饺子
原料:
羊后腿肉500克,精五花肉200克,面粉500克,大葱3棵,姜1块,食盐1茶匙,料酒1/2茶匙,香油1茶匙,老抽1/2茶匙
制作方法:
1.将羊肉和五花肉剁碎,碎的差不多的肉糜,加姜末香葱一起混合剁几下。
2.切好的大葱加入肉糜一起剁均匀。
3.加入容器加所有调料一起搅拌上劲即可。
4.面粉加水揉成团,包上保鲜膜醒10分钟,面团分剂,擀成薄厚均匀的皮。
5.包成喜欢的形状,煮熟即可。
药膳功效:
羊肉味甘性温,入脾、胃、肾、心经,温补脾胃和肝肾,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身体瘦弱、畏寒等症及肾阳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冷痛、阳痿等症,羊肉含丰富的蛋白质、铁、钙、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烟酸等成分,适合冬天食用。羊肉大葱饺子是中国传统食品,以羊肉、大葱精制而成,皮薄馅大、味道鲜美,而且我国有冬至吃饺子的说法,可适量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