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天就是冬至了。你们家在冬至这天一般会吃什么食物?12月19-20日,劳动报官方微信“醒来”栏目开展关于冬至习俗的调查。超六成受访者表示,冬至不会在吃方面特别讲究。
据了解,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在劳动报的问卷调查中,针对“你们家在冬至这一天一般会吃什么食物”,1937位读者选择吃汤圆,占比12%;
3568票读者选择吃饺子,占比22%;
还有672位读者选择吃馄饨,占比4%。
不过,超过62%的网友将票投给了“基本上不会刻意吃这些”,说明这一代网友对于冬至饮食表现得较为淡然。
为什么冬至要吃上述食物呢?记者也找到了相关解释——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在北方,饺子是冬至的“标配”。冬天天寒,容易冻着耳朵,而饺子形如“耳朵”,人们觉得吃饺子可以保护耳朵。
而“冬至吃汤圆”在江南尤为盛行,又以上海人最为讲究。在冬至这天,要“作粉圆”或“粉糯米为丸”。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围吃汤圆,叫做“添岁”。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其乐融融、寓意团团圆圆。民间还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至于吃馄饨,过去老北京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习俗。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所以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冬至补一补,一年精气足。”“冬令进补来年打虎”……民间还认为,“气始于‘冬至’”,所以此时为养生最佳时机。
对此,3759位读者表示自己有冬天服用补品的习惯,认为冬令进补对身体很有用,占比23%。
2108位读者则表示,曾吃过补品,但是感觉没什么效果,占比13%。
10480位读者坚决表示“不吃,药补不如食补,吃啥不如吃饭有用”,占比高达64%。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绝大部分读者觉得冬至纪念意义已远大于吃。那么,冬至还有那些习俗呢?
“数九九”:民间把冬至又称作“交九”或“数九”,即从冬至这一天起,每隔九天作为一个“九”,共分成9个“九”,共九九八十一天,81天之后便进入春天。
“祭天祭祖”:很多地区都有在冬至这天祭天祭祖的习俗。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