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常时刻|我们没有“逆行”壮举,但守好后方是当前最大的任务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黄兴 发布时间:2020-02-03 20:25

摘要: 疫情牵动人心,但关键时刻更显温情。

“谢谢医生。你们也要保护好自己。只有你们安全,我们才能安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下简称“一妇婴”)医务人员近期收到不少感谢信,这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坚守更有意义。“虽然我们没有白衣‘逆行’的壮举,但守好后方就是目前最大的任务。”


自1月31日起,一妇婴开通互联网在线咨询服务,方便以孕产妇为主的患者们进行个性化咨询。截至2月3日14点,一妇婴产科、妇科、新生儿科等11个科室共计36名医生“入驻”医院专门开通的线上问诊平台,免费为患者答疑解惑。同时院方还为来院的孕产妇、宝宝们准备了最贴心的服务。


让信息服务“跑赢”病毒


作为妇产科专科医院,近年来一妇婴每年的分娩量平均在3万左右。不同孕周的孕妇产检都有着不同的方案,是否可以延迟产检?哪些检查是必须马上就做的?哪些情况需要来院就诊?哪些情况需要去有妇产科且设有发热门诊的指定医院就诊?……值此特殊时期,这些问题都让产妇心生焦虑。


患者就医的热点、痛点,就是公立医院提供精准服务的“靶点“。一妇婴在节后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多渠道,面向患者和社会进行就诊告知。医院公布了扫码“直说”平台、968886客服热线和互联网在线咨询平台,多渠道解决患者需求,让信息服务“跑赢”病毒。从1月31日首日开诊起,截至2月3日14:00,以上3个渠道的接听和回复患者咨询量累计已超过5000人次。


一妇婴院长万小平介绍,后台数据显示,近4成的咨询都产生在晚间,有些医生下了门诊和手术,坚持到了晚上11点还在平台上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而968886客服电话这段时间成了真正的“热”线,客服团队是清一色的女生,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有限,“尽量少喝水,能多接一个电话,就多为一个患者缓解紧张的心情”。


扫码传信息、“海关式“设点

让门诊候诊和健康问询“通关"更快


大年初三,医院面对有临床需求的产科患者,开放了一天临时门诊。7:30后,一妇婴东院院门诊迎来了“早高峰”,排队等候的“长龙”一度长达数百米。见此情景,党员志愿者和行政职能科室的工作人员迅速来增援,门办和护理部也立即增加了测温的力量。


当天“早高峰”结束后,几个科室自发进行了头脑风暴:“外面气温冷,纸质填卷速度慢,这样不行,要优化流程!”信息科迅速落实了“金点子”,将纸质填写《健康申明书》改为扫码填报。患者和家属需要现场用手机扫两个码,一个是问卷码,一个是查询码。


第二天清晨,医院员工志愿者7:00前就到达门诊大厅前的广场。有人专门组织患者和家属排成一字形队伍,有人提示大家进行两次扫码,有人负责把行动不便的患者、乘坐轮椅的患者引导到绿色通道……天气依然很冷,但通行速度较上一次提高了不少。


当天门诊结束后,头脑风暴继续进行:“扫两个码太麻烦了,一个码,必须的!”信息科小伙伴们不负众望,整合成一个二维码。当“早高峰”再次来临时,现场的志愿者们开心地看到,患者和家属们每人只需扫一次码,通行速度实现了翻倍。


很快,一妇婴团队又发现,进入门诊大厅后,由于要接受额温测量和面对面的健康问询,人流一下子又有点“堵“住了。


要尽可能避免人员聚集!健康问询的点位一下子增加到了10个,桌上摆上方便识别的数字立牌。一批患者和家属进入门诊大厅后,工作人员快速引导其到不同的点位前。人流的行进速度一下子翻倍。


5小时搭建爱心遮雨棚

为孕产妇和宝宝撑起爱的天空


1月31日,院党委书记杨新潮查了天气预报,发现接下来的一周里有阴雨天气,立即添了一桩“心事”:“现在还是冬末,室外温度低,一旦碰到下雨天,孕妈妈和宝宝们会不会受凉啊?”于是,她立刻布置了任务:以最快时间,在门诊前广场上建起一个遮雨棚,要保证安全质量,更要保证空气流通。


几个部门齐心协力,当天就找到了供货商。第二天,后勤团队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爱心遮雨棚的搭建,这个棚子四面通风,棚内设置一米线搭建的蛇形通道。医院有关部门对其进行了消毒,并安装了扫码提交《健康申明书》的提示卡。


2月3日,这是部分单位节后恢复工作的第一天。7:00过后,门诊楼前的患者和家属陆续到来。他们自觉配合,安静地扫码填写《健康申明书》,进入门诊大厅后测量体温,接受面对面的健康问询。


一妇婴党委书记杨新潮表示:“目前,不少来自全国各大医院的同道们正身披白衣战袍,在重点地区的一线进行救援。我们致敬他们的最好方式,就是努力守好后方。在这个非常时期,医患同心,其利断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肺”常时刻|我们没有“逆行”壮...

医院开诊首日,这些暖心小细节你注...

一妇婴收治武汉接触史产妇?院方辟...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