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边界游”|一天卖掉550笼烧麦,生意恢复指日可待!小长假首日,记者实探枫泾古镇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黄兴 发布时间:2020-05-01 21:26

摘要: 今年五一小长假,我们游走在城市的“边界线”,发现别样的上海味道,感受复苏中的魔都烟火气。

今天是疫情后的首个小长假。在家里“闷”了许久的市民终于可以出趟门散散心。郊区踏青成了不少人的首选。5月1日,劳动报记者探访枫泾古镇发现,这座700年古镇的旅游业已经开始恢复生机。


据了解,去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枫泾古镇共接待游客10.77万人。今年五一,景区实时控制入园人员密度,日接待量、瞬时流量不超过日最大承载量的30%。不过到下午1时,古镇内车流量就已饱和,并采取了限流措施。“虽然与去年同期相比,人流量减少了,但恢复速度还是较快的。”古镇管理员透露。


驱车50公里只为一口鲜

阿六烧卖今天销量翻番


很多上海人去枫泾,其实是奔着古镇的名小吃去的。果然,早上8:00,“阿六烧卖店”堂食大厅里就迎来了第一位游客。作为镇上最有名的烧卖店,店铺就开在古镇市河边,店面不大,一半是厨房,一半是堂食大厅。



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就为了这一口新鲜。上午11时,沙晓梦和哥哥驱车50多公里来到古镇,除了看看风景外,也是为了尝尝这里的美食。


门口处点单,一笼鲜肉冬笋烧卖10只需15元。在堂食大厅里找个座位坐下,不到三分钟,热气腾腾的烧卖上桌了。


枫泾烧卖小巧鲜美,不同于一般烧卖包着的糯米饭,里面是鲜肉冬笋馅。配上特制的糟卤,轻咬一口,汤汁饱满,口感与小笼汤包有些相似。“来之前做好了功课,听说这家店关的早,第一站就定这里了。“咬了一口烧卖,沙晓梦直呼“太新鲜了”。


在厨房里,年轻老板朱叶君双手翻腾,熟练包着烧卖。 “早上四点就要起来准备食材,先去菜市场采购后腿肉,新鲜的竹笋、冬笋剥好后放在里面,制作肉馅、拌料。烧卖每天限量,不赶早都买不上。”2-3月份,受疫情的影响,旅客数锐减,烧卖销售量也受了不小影响。


“生意不好做,现在景区游客逐渐恢复了,堂食的顾客也多了起来。”到下午关店,阿六烧卖店卖出了550笼烧卖。“去年五一,卖了750笼。(今天)量上不能比,但比起上月每日200笼,恢复速度还是挺快的。”朱叶君挺有信心。


糕香不怕巷子深

“古镇第一方糕”日售300板


记者兜兜转转,沿着长街走,在一处小巷内找到了被誉为“古镇第一方糕”的“糯味坊”。一条长桌,上面摆放着已做好的各类方糕,旁边炉子上正做着梅花糕。店虽然不起眼,方糕却是鼎鼎大名。  


“老顾客占5成,游客占5成。“老板朱静华透露,疫情期间有老顾客的订单,维持生计倒没有很多困难,但销量还是挺让人发愁的。


今天,古镇里的游客多了起来,也让朱静华看到了复苏的生机。



王阿姨和老伴正在悠闲地逛着古镇,方糕的清香味吸引了两人。“来块方糕吗?香甜软糯,好吃的很。”朱静华热情地招呼着。


一天忙碌下来,今天卖出了300板方糕,销量提升虽不大,但朱静华还是挺有信心的,糕香不怕巷子深。游客数恢复了,销量恢复如初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不买粽子一日游不算结束

今朝这销量让老板恢复了信心


“来五个招牌(大肉粽),五个板栗(肉粽)。”“梅干菜(肉粽)也来五个?”“好!”


在古镇南大街92号“枫泾程大妈”肉粽店前,买粽子的队伍已经排起了小长龙。古镇第一方糕,大家都推“糯味坊”;而枫泾第一粽,非程大妈肉粽莫属。


逛完古镇正准备往入口处走的游客赵女士,收到了妹妹的微信消息,“带点程大妈肉粽”。看到妹妹如此急切,赵女士只好折回去。15个粽子,拎着沉甸甸的袋子,今天的古镇一日游才算结束。



最受食客欢迎的招牌大肉粽8.5元一只,五花肉大肉粽9元一只。而喜欢甜口的食客可以买买甜粽、豆粽,猪油红豆粽6元一只,红豆蜜枣粽5元一只。简单数了一下,程大妈粽子店销售的粽子总类多达18种,口味丰富。


“我们家粽子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料足、味道好,回头客多。”老板胡一峰麻利地挑粽、装袋,“今天的(门店)销量比不上去年,但也不错,一上午已经卖出了七八百个。去年五一光门店就卖出了2000多只。”


受疫情的影响,门店购买量有所下降,胡一锋却不慌不忙。他透露,线上销售比疫情前增长了50-60%,每天3000多只粽子是线上走货卖掉的。同时通过抖音、直播的方式,将销售重心向线上转移,效果不错。如今,古镇客流量慢慢恢复也给他带来信心。


“4月份的话,周末门店销量在1500只左右,今天卖了1800只,销量还是可以的。”胡一峰表示随着游客的增多,门店生意恢复指日可待。



摄 影:黄兴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出行| 五一小长假,上海地铁多条...

截至下午3点,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

上海“边界游”|一天卖掉550笼...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