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城市更新,长宁区的百年愚园路焕然一新,一度成了网红打卡地。7月29日,记者从“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专题系列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此举源自于区相关部门提出的“五个注重”,真正实现了“梧桐树下老房子要引人入胜,弄堂深处石库门要流连忘返”。
愚园路长宁段东起镇宁路、西至定西路,约1570余米,集中了22处市优秀历史建筑,11处文物保护单位,钱学森、沈钧儒、傅雷、董竹君等30余名历史名人都曾居住于此。近些年,长宁区大力推动愚园路城市更新,进行外科手术式的精雕细琢,百年愚园路呈现出崭新的魅力。“愚园路是近年来长宁推动城市更新的一个经典作品,也是长宁着重打造的美丽街区之一。”长宁区委书记王为人说。
实际上,愚园路是一个缩影。据王为人介绍,近年来,长宁大力推进城市更新,概括起来有“五个注重”。
一是注重整体打造。不仅是道路本身改造,而是把道路两侧的弄堂、支路都进行整体化打造,既有道路的“项链”,也有街坊的“珍珠”,展现整体的活力、美感和纵深,实现“梧桐树下老房子要引人入胜,弄堂深处石库门要流连忘返”。
二是注重特色鲜明。愚园路着力打造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已经成为全市首批全域旅游特色示范区。新华路突出人文特色,武夷路突出“静”和“雅”的特点,番禺路周边无论是130米长的幸福里,还是近70亩的上生新所,都值得漫步细品,谓之“漫步番禺”。
三是注重文脉传承。打造美丽街区的一个很重要目的是保护历史、传承文脉,让历史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我们加强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修旧如旧,通过建设历史名人墙、出版口述历史等图书和纪录片、制作优秀历史建筑图像档案、设置二维码导览铭牌等方式,加强保护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四是注重功能复合。大力促进经济空间、文化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有机统一,希望“小空间”具有多功能,能够感受“大幸福”。整体推动美丽街区的业态提升,通过更新改造有利于新的优质载体供给。不断挖掘钱学森故居、布尔什维克编辑部旧址、沙逊别墅、孙科住宅等红色文化、海派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改造便利周边居民生活的小店铺,想方设法增加更多的公共空间。加强行道树的保养,拓展绿色空间。
五是注重管理升级。实施街区一体化管理,解决了“保洁、保绿、秩序维护”等老大难问题。通过党建引领加强企业自律自治、群众自治共治,在改造和管理中听取居民群众意见。加强道路养护,推动老洋房厨卫改善、老小区加装电梯等,让居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据悉,下一步,长宁区将持续推进城市更新,使城市历史文脉得以更好保护,为城区发展创造更多优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