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从10月28日举行的2020上海国际养老服务产业高峰论坛上获悉,中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019年接近3.2万亿元,预计今年更将突破4万亿元。市民政局负责人表示,在持续深入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同时,智慧养老将成为推动上海城市养老服务发展新的重要引擎。
智慧养老已成全球趋势
智慧养老服务的发展已然是全球趋势。在我国,自“智慧健康养老”概念提出以来,“智慧养老是优化提升养老服务的新引擎和新动能”,也已是国内社会各界,尤其是养老服务界的共识。尤其是近年来,中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019年接近3.2万亿元,预计今年更将突破4万亿元。
近年来,上海市各级政府和参与养老服务供给的多元社会力量积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按照“互联网+”理念,在养老服务的各个领域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深化惠民养老应用,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满足感不断增强。
目前,上海已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搭建了线上的“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汇聚了全市养老机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长者照护之家、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社区老年人助餐点及社区养老服务组织等八大类3000多家机构的详细信息,实现了养老服务机构一屏查询、养老服务信息一目了然、养老服务地图一键直达。
上海已开展智慧养老服务探索
为解决智慧养老服务中“重技术、轻需求,重产品、轻服务,重概念、轻场景”的问题,2020年,市民政局联合市经济信息化委,联合发布了首批12个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此举得到市民和智慧养老企业的普遍关注,出现不少有特色的智慧养老产品、技术和案例,比如智能药盒、康复助行器、非接触式人体行为异常监测设备、智能定位手杖、智能康复机器人等,有的还实现了产业化。
与此同时,上海各区还结合各自实际和特色,因地制宜开展智慧养老服务探索。在中心城区,静安、长宁、普陀、虹口等区积极发展社区大脑,为居家老人提供更加精准、实时的保障。如,普陀区为社区独居老年人家庭安装“智联普陀居家安全智慧套装”,全年报警2399例,人工上门处置553例,处置完成率100%;虹口区打造智慧养老“云网端”,集成指挥调度中心、数据中心、健康云等12大版块,为老年人提供智能化服务。
在郊区农村,针对留守老人多、地广人稀和看护力量薄弱的情况,奉贤、金山、松江、嘉定等区积极开展智慧居家养老服务项目,通过信息化手段让老年人得到全天候看护和帮助。如。奉贤区推进智慧居家养老项目,借助“智能腕表”,提供居家生活监测、应急救助、定位、健康管理等服务,目前已覆盖60周岁以上特困老人和80周岁以上老人4200人,处理电子围栏3783次告警,找回走失老人2次,成功救援脑梗复发老人2例。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围绕“以老年人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大力推进本市智慧养老服务建设发展,注重服务配套,构建服务闭环,将尊老敬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融入智慧养老服务发展之中,使老年人的生活更为自主、健康,更有尊严、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