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人士再也不用带着黑板来办事了,长宁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引入智能手语服务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包璐影 发布时间:2020-11-18 13:54

摘要: 在上海,听障人士有7.28万名,而长宁区现有持证听障人士3512人。

近日,周家桥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来了一位“新面孔”。原来,这是一台可以使用手语视频服务的机器,通过智能终端,既能让听障人士“说”得自如,也让工作人员“听”得明白,实现交流无障碍。以后,听障人士前来办理业务时再也不用随身携带小黑板进行书写交流了。


记者在周家桥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看到,柜台上的这台电脑和普通电脑相比,多了一个专用摄像头,屏幕中的工作人员正面对一名来办理业务的听障老人,透过屏幕用手势和老人交流,认真读取他的诉求。


原来,这位“新面孔”就是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专职手语翻译员,他在屏幕另一端在线为听障人士和窗口工作人员双向解说,用手语与听障人士沟通办事需求,再通过音频将需求即时翻译给工作人员。


记者了解到,工作人员通过手语老师的翻译后得知,姜大爷是想咨询新版社保卡和聋信卡的问题。在12345的翻译员快速转译下,短短几分钟,姜大爷就得到了清清楚楚的解释。姜大爷向工作人员竖起大拇指表示感谢,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点赞。


据悉,专职手语翻译员的在线时间是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30,下午13:30-16:00。工作人员只要通过专设的视频会议系统与他连线,他便会即时出现,帮助窗口现场的听障人士说得清楚、工作人员听得明白,实现实时、直接、准确的沟通服务实效。


据介绍,在上海,像姜大爷这样的听障人士有7.28万名,而长宁区现有持证听障人士3512人。由于手语翻译员不足,他们外出办事常会遇到沟通障碍,许多优惠政策和便民服务无法享受。


据周家桥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窗口负责人介绍,以前来中心办事的听障人士往往都会携带小黑板,把自己要办理的事务详细写来,但手写速度慢,写到后面开始潦草,辨认难度也大,费时费力。现在,他们当场就可以与屏幕中的人员进行交流,得到即时回答。通过手语视频智能服务,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据悉,周家桥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近期将完成与市热线办手语视频服务赋能工作服务系统的对接,做好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完成现场宣传引导、指示标识和服务流程设置等,确保听障人士顺利办事。


责任编辑:包璐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有温度的实事!上海三家法院为干警...

听障人士再也不用带着黑板来办事了...

不带材料也能办理业务,新泾镇社区...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