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在消除劣V类水质的基础上,将进一步为申城的47000条河道水域进行“养身护理”,通过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来实现流域内资源的合力利用和优化配置,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是记者从3月22日召开的“中国水周”上活得的最新信息。据悉,到2022年,先期将建成15个示范点;到2035年,建成覆盖全市的151个生态清洁小流域。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让水坑变河
小河弯弯,清清的河水在潺潺流动,民宅错落有致,这是记者今天在浦东长达村看到的别样风貌。如今,居住在村里的18、19组,近80余户村民都能在家门口欣赏到来自于园沟河的涓涓河水。几步路就能抵达的亲水平台,木质结构搭建的“同心桥”、“桃花源”,让这里一度成为了网红打卡点。
然而,鲜有人知的是,原本的园沟河并非是这样的容貌。长达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多年前,园沟河的河面几乎已经消失不见,只剩下五六段坑塘,居民进出家门走过的是各种土堆,“别说什么河水了,地上只能看到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水坑”。
变化就在这几年发生了。2020年,在消除了劣V类水质的基础上,长达村率先试点展开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在不破坏原有河岸建设的基础上,水务等相关部门通过开挖,将“藏”起来的河面得以恢复,使得散落在地上的坑塘重新连接成片,彻底打通了长达村周边的水系水网。据悉,如今,这条焕然一新的园沟河变身成了十米宽、近1公里长度的水域。通过水岸绿植的建设,河道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记者了解到,长达村共有河道170条,作为航头镇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最先启动的区域,也是浦东区域联动型乡村振兴示范村,通过生态清洁小流域整治,长达村创建成功星级河道5条、幸福河湖37条、网红打卡点5个、滨河慢行步道26km、河长制工作站1处,为长达村及周边居民提供了观光、休憩、锻炼的好去处,为忙碌的生活增添了无限色彩。
从污染源治理转变为生态综合治理
长达村园沟河的变化是上海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的一个尝试。在《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已经明确提出要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工程建设。
“目前,全市已在每个区推出了一个试点区域,共计有9处。”市水务局农水处处长宋建锋告诉记者,到2022年,结合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先期还将建成15个示范点,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到2025年,建设50个生态清洁小流域(含五个新城),面积约320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约51%;到2035年,建成覆盖全市的151个生态清洁小流域。
那么,生态清洁小流域对于老百姓而言,有何意义呢?对此,宋建锋表示,相比此前消除的劣V类水质,生态清洁小流域是以流域为单位,其综合治理的措施与当地景观相协调,实现流域内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简单而言,就是申城河道在前期消除了劣V类水质的“就医治疗”后,全面进入“养身护理”阶段。宋建锋将其归纳为了“三个转变”,即:治理目标从水环境改善转变为水生态系统修复,治理方式从单条河段整治转变为集中连片治理,治理内容从以污染源治理为主转变为生态综合治理。
在评价体系方面,上海除了对应水土治理、环境治理、生态治理等三大类11项评价指标之外,还立足自身特点,增加了湖面积达标率、河湖水系生态防护比例两个指标,并按照水源保护型等四类不同区域设置差异化指标值。
可以说,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是对全市47000千多条河道的一次再治理,力争进一步提升水质和水环境,助力上海打造“生态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