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为鼓励市民主动关注健康并开展自我管理,3月24日,“第31届上海市健康教育周闭幕式暨上海健康大讲堂300期”专场活动举办。
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是《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的“第一行动”。在上海,健康知识科普工作已生根发芽,并形成了品牌效应。
“上海健康大讲堂”自2008年开办以来,已在上海各区举办了300场市级规模的专题讲座,内容涵盖疾病防控、养生保健、居家健康、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等各个领域,并逐步形成了一支热心健康公益事业的健康教育专家名医讲师团。因活动内容贴近市民百姓需求、活动地点深入社区基层、活动形式多样,“上海健康大讲堂”深受市民的喜爱和欢迎,也成为上海健康教育领域的品牌项目活动。
“上海健康大讲堂”迎来第300场之际,也开启了全新改版。改版后的“上海健康大讲堂”将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努力营造健康文化,进一步提升上海市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创造高品质的健康生活。
当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郑璇副主任医师解读健康生活方式:
让食物成为你的药物,而不要让药物成为你的食物。饮食就是你首选的医疗方式。对于健康人群而言,建议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为蓝本,并根据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的要求来选择一日三餐的食材;对于肥胖、糖尿病、脂肪肝、冠心病、痛风、慢性肾病、炎性肠病、脑卒中、胰腺炎等疾病患者,营养治疗就必不可少了,医院营养科医生可以对有需要的患者进行非常专业的指导和干预。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门急诊部行政主管倪晓东副主任医师谈如何缓解压力:
作为一种应激源,压力会引起焦虑,甚至是情绪爆发。极度焦虑时,可以暂时离开此场景,喝一杯热的甜饮料,以缓解焦虑。此时,抱紧身体将自己蜷缩起来,也可以增加安全感。特别愤怒时,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来发泄情绪。若因极度恐惧出现颤抖、呼吸困难等情况,可以调匀呼吸或在口、鼻处套上纸袋或塑料袋,吸入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可有效缓解气促、胸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