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告别“金属心”,冠脉植入可降解支架,冠心病患者迎来普惠性技术新时代

来源:劳动观察 发布时间:2021-03-26 14:24

摘要: 由葛均波院士领衔的团队研制的新一代完全可降解支架,解决了以往冠心病患者植入支架后的许多麻烦事。

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即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心血管疾病成为慢性病之首。未来如何更好地治疗心血管疾病,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可吸收降解支架助患者告别“金属心”


近日,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内科专家团队为一名66岁的男性冠心病患者成功植入两枚心祥支架(可吸收降解支架),术后效果良好。


据了解,该患者前期因胸痛不适入院,经冠脉造影检查,显示其左冠回旋支100%闭塞,右冠近段和远段分别有80-90%和75-85%的狭窄,如果不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将会导致心肌梗塞,危及生命。


“我们采用了当前先进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然后进行血管评估,决定先在左冠回旋支开通后进行药物球囊扩张,再在右冠严重狭窄病变处放入可降解支架。”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内科徐东进主任介绍,可吸收降解支架在完成“使命”后,会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被人体吸收。


据介绍,此次手术采用的Xinsorb(心祥)支架是由葛均波院士领衔的团队研制的新一代完全可降解支架。这种支架植入体内一段时间后,可对狭窄的冠脉血管作机械性支撑,同时释放药物防止再狭窄,之后缓慢降解并完全被组织吸收,最后血管结构功能完全恢复。


随着第一台可吸收降解支架手术的圆满完成,当天下午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又为一名47岁的男性患者成功植入心祥可吸收降解支架。患者反映术后胸闷、胸痛症状消失,一颗心终于落了地。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孙宝贵教授介绍,相对于金属支架,可降解支架置入血管一年后,可完成对血管的重塑,并会逐渐降解,被机体吸收,患者也无需终身服药。虽然可降解支架有这么多好处,但由于操作的难度和适应症的严格要求,患者一定要按医生的建议决定是否采用,不可盲目。


可吸收降解支架,心脏介入治疗的一次革命


心脏支架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但金属支架植入后要永远留在体内,并且患者需要长期服药,这也成了支架患者的某种“心病”。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人们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心脏支架——可吸收降解支架。它不仅能对狭窄的血管进行物理支撑,又能释放出药物防止血管再狭窄,最主要的是还能缓慢降解被人体组织吸收,使患者真正告别“金属心”。


孙宝贵教授指出,可降解支架能使血管由“再通”变为“再造”,有效抑制支架内膜增生,极大的减少支架内再狭窄和再次介入手术的发生率。这一重大发明,必将为心脏介入治疗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将惠及更多的心血管病患者。


新型可降解支架有哪些优势?


① 恢复血管正常功能


可降解支架的溶解期是2~3年,植入后支架会逐渐被血管内皮细胞分解吸收,最终完全变为水和二氧化碳,不会永久地破坏血管功能,血管的弹性在支架降解后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② 无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可降解支架能够在人体内彻底分解,所以无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但如果本身存在三高等基础疾病,为了防止动脉再次狭窄,仍需坚持服药控制。


③ 血管再堵塞概率低


而可降解支架由于能够降解,因此发生再狭窄的几率比传统支架低。


④ 可重复放置支架


可降解支架在放入后2~3年可彻底溶解,因此当再次发生堵塞时,能够重复置入支架进行治疗。


⑤ 不良反应少,心绞痛发生率低


很多人担心可降解支架与传统支架相比技术新,不良反应会更多,但其实可降解支架与药物洗脱支架的作用原理没有本质区别,因此二者的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差异。并且,支架完全降解后,血管内腔的面积会增大,术后心绞痛的发生率也更低。


⑥不影响CT、MRI检查


由于不含金属材料,生物可吸收支架不会影响患者进行CT、MRI等多项检查。



通讯员:徐兰青
责任编辑:胡玉荣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得了肿瘤,却死于心脏病!院士:某...

提醒!春节守好“心梗防线”,过个...

健康| 请重视!70岁以上老人中...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