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在4月2日“世界自闭症关注日”来临前夕,一群自闭症和智障患者边演边唱,发自着内心的独白和自信。
4月1日,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小剧场内,正在献演一台中国经典文学名著《西游记》皮影戏,幕后操纵的是一群特殊的演员——自闭症和智障患者。
这个群体,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虽有明亮的眼睛,却拒绝与人对视;虽有正常的听力,却不理会呼唤;虽有清脆的嗓音,却不歌唱交谈。
2019年,上海心晴社区服务发展中心在黄浦区民政局、区残联和南京东路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为平台,期望用艺医融合的康复手段,帮助他们能够建立自信,融入集体,立足社会。
“心晴”的社工还给他们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萌宝。
为何选择皮影戏?因为一次机缘巧合,“心晴”得到了七宝皮影馆馆长、七宝皮影第八代传人叶光华老人的支持。
“心晴”委派了曾有小学教学经历的社工陆玮东专门前去拜师学艺。
从此,皮影戏里的1个人物、2根杆子和5个手指的操练,成为这些“萌宝”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寄托。
“萌宝”们没有社交能力,不会用表情或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甚至一个简单的认知或动作,也往往需要数百倍于常人的练习才可能掌握。
社工们一遍又一遍地手把手教授,从手部训练起步,随后手脑并用、步伐协调,在亲身感知、观察和操作中促进智力发展。
来自豫园街道27岁的自闭症患者杰杰,原来不仅不愿开口,而且特别害怕声音,双手捂耳躲在卫生间是他的生活常态。这样的情形令其父母也一筹莫展。
在“心晴”学习了几个月的皮影戏后,杰杰害怕声音的症状明显改善,而且手眼协调,还能表达精细动作。《西游记》中一曲“路在何方”竟成了杰杰最爱唱的歌。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心晴”如今的名声已经从南京东路街道传遍整个黄浦区,参与皮影戏康复训练的“萌宝”,也从最初的10来个壮大到来自其他街道的200多个。
2019年,“萌宝”们远赴北京交流演出;2020年,应邀苏州吴江敬老院慰问演出;同年,成功参与百年大世界2020年上海非遗亲子节公益活动;还到敬老院、长者照护之家、老人护理院、社区托老所、邻里中心等慰问演出了35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