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文馆什么值得看?星空体验、天降奇石……我们都帮你整理好了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嘉露 发布时间:2021-07-05 14:15

摘要: 球幕影院的球体外直径30米,如果把滴水湖比作太阳,球幕影院就是等比例缩小的地球。

7月5日上午,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首次邀媒体记者和专业观众探营,揭开了这座全球最大天文馆的神秘面纱。


位于临港大道与环湖北三路口的上海天文馆将从7月18日起向公众开放,观众可乘轨道交通16号线到滴水湖站,步行15分钟左右到达。


上海天文馆主建筑以优美的螺旋形态构成“天体运行轨道”,独具特色的圆洞天窗、球幕影院和倒转穹顶这三个圆形元素构成“三体”结构,共同诠释天体运行的基本规律。


圆洞天窗位于主建筑的入口,当太阳光穿过圆洞,会在地面形成光斑,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移动,光斑也将在地面上缓缓移动,起到像日晷一样的作用。


球幕影院的球体外直径30米,如果把滴水湖比作太阳,球幕影院就是等比例缩小的地球。


倒转穹顶的碗型设计重造了一个观天的地平线,“屏蔽”城市的喧嚣和周遭的一切,使置身其中的人们得以静观天空,思考宇宙,设计师将其称为“与天对话的地方”。



四大星空体验装置


1、超高清多功能球幕影院


(压力测试阶段暂不开放)


外径30米、内径23米的球幕影院,它的外形正是主建筑的“三体”之一,令人叹为观止的“漂浮星球”。其内部则是一套全球最先进的8K分辨率球幕投影系统,配以高级激光表演系统和舞台表演系统,带给你各种震撼心灵的宇宙大片之体验,还有梦幻般的“星空音乐会”等着你来欣赏。


2、高级光学天象仪


在家园展区夺人眼目的“地球”之内部,竟然藏身一个传统天文馆的灵魂设备——光学天象仪。这个光学天象厅内径17米,装备了最新型的高级光学天象仪,投射出无与伦比的璀璨星空。有时,你可以跟随着讲解员的声音,到野外观星,听星空故事,感悟逼真的宇宙星空;有时,你可以欣赏到精彩的天象节目(《夜空的风景》和《星空画卷》),步入不同的星空美景。



3、科教型自适应光学太阳望远镜(EAST)


(压力测试阶段暂不开放)


上海天文馆全新设计的“科教型自适应光学太阳望远镜”(EAST),主镜65厘米,在主镜筒上还配有三台全日面太阳望远镜,可同时获得TiO、Ha、CaII K三个波段的全日面太阳像和TiO、Ha两个波段的高分辨太阳像。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具有科普教育功能的自适应光学系统太阳望远镜,不仅可以在科普教育上发挥重大作用,同时还能开展科研工作。


4、双焦点切换一米望远镜 (DOT)


(压力测试阶段暂不开放)


上海天文馆“双焦点可切换式一米望远镜”(DOT)是国内最大口径的科研科普两用望远镜,它采用主焦点和耐式焦点的自由切换装置,使其既可以进行科研观测或学生创新课题研究,也可以在夜间让你亲眼观赏最高清晰度的月球、行星和深空天体之形象,仅需短暂一瞥,即可让你终身难忘。


此外,丰富的藏品资源也是顶级天文馆的重要指标,上海天文馆作为一个崭新的科普场馆,其馆藏陨石和文物藏品在质量上已达到国际一流收藏的水准。


“天降奇石”——珍稀陨石集锦


在陨石藏品方面,上海天文馆不仅征集了品种稀有的月球陨石、火星陨石、灶神星陨石,而且以精品目击陨石为重要收藏目标,其中包括随州陨石、鄄城陨石、长兴陨石、东乌珠穆沁旗石铁陨石、车里雅宾斯克陨石、阿林铁陨石等约70件著名陨石都将在馆内展出,使其成为国内陨石精品最为集中的展示场所。



1、长兴陨石


1964年坠落于上海长兴岛前卫农场,是上海地区唯一一次目击陨石。天文馆收藏的是其中最大的一块。这块陨石当时砸穿了一个农舍,还将农舍下的地面撞出了一个直径半米的大坑。陨石表面包裹一层黑色熔壳,并留有气印和熔流纹。本馆藏品重量:21.4千克。



2、曼桂陨石坑


2018年6月1日晚,云南西双版纳发生了一次陨石雨,数百块陨石散落勐遮镇一带,这些陨石被正式命名为曼桂陨石。其中最大的一块坠落于曼桂村一茶园里,在地面形成了一个直径13厘米、深25厘米的小型陨石撞击洞。上海科技馆首次成功获得了火流星目击视频、陨石主体回收、“陨石坑”取样回收的全过程实证记录。从曼桂陨石坑中回收的重1.228千克曼桂陨石也同步展出。


“天文遗珍”——馆藏天文文物


在天文类文物方面,上海天文馆也征集了众多珍贵的文物藏品,总数超过120件/套。影响世界科学发展的著名科学家如牛顿、第谷、开普勒、伽利略、惠更斯等天文大师的原版著作都将在馆内展出。其中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英文版第一版(1729年)惊艳亮相,伽利略的第一台折射望远镜和牛顿的第一台反射望远镜的高仿复制品出自国外工匠大师之手,让观众一睹曾经改变人类宇宙观的科学仪器之风采;而精美的《和谐大宇宙》星图,以及欧洲早期各种天球仪和望远镜,更将带领观众步入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殿堂。



艾萨克·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英文第一版,1729年版


历史上最重要的物理学著作,书中总结了天体力学和实验力学的重大发现,提出了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其影响遍及经典自然科学几乎所有领域。其面世标志着17世纪科学革命的顶点,并为近代工业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约翰内斯·开普勒《鲁道夫星表》,1627年版


开普勒继承第谷的观测数据编写了这份著名的星历表,星表以日心说为基础,按照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编制,列出了1005颗恒星的位置,恒星位置精度在1角分以内,并且包含了对大气折射的修正。为了纪念作者曾经的赞助者,该星表被命名为《鲁道夫星表》。


“科学与艺术”——艺术装置



大型不锈钢雕塑《宇宙》


日本艺术家:多田美波(Minami Tada)


地点:1夹层休息区。


简介:利用镜面不锈钢材料反射周围环境的各种光线,表面的凹凸起伏产生变化炫目的光,激发出丰富的幻想。



大型综合材料作品(3幅)《诞生—光明—耀灭》


中国艺术家:瞿倩梅


地点:1夹层休息区。


简介:采用特殊的绘画材料,运用坦培拉绘画技法,将恒星的核聚变反应(诞生)、持续燃烧(光明)、坍塌过程(耀灭),通过画面营造出亦真亦幻,似实非虚的效果。


摄 影:颜筱依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昨晚,上海人都在抬头看天!下次再...

上海天文馆什么值得看?星空体验、...

来科技馆一起“追影逐日”!日月魅...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