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假已经到来,你的孩子在家会参与家庭劳动吗?
7月13日,劳动报官方微信公众号“醒来”开展“家庭劳动教育”问卷调查,12个小时内收到11996位网友投票。数据显示,目前仅有22%的受访者孩子积极性很高,经常主动参与家庭劳动,56%的受访者孩子是在家庭有要求的时候才会做。家长不舍得和课业负担重、没有时间做成为最主要原因。
超半数受访者:家长不喊他不动
在“您家的孩子参与家庭劳动的积极性如何”这一问题中,22%的受访者选择了“积极性很高,经常主动参与”;6776位受访者选择了“家长有要求的时候会做”,占比56%;“找借口偷懒,能不做就不做”和“不爱劳动,几乎不做”的占比分别为9%和12%。
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参与家庭劳动主动性不高呢?
25%的受访者认为“孩子课业负担重,没有时间做”;24%受访者认为是“家长或祖辈心疼孩子,担心不安全,不舍得孩子干活”;16%的受访者认为“家里有老人/保姆/钟点工等,不需要孩子动手”;17%的受访者认为“学习已经很累了,家庭劳动影响休息”;9%的受访者认为“已经有扫地机/洗衣机等,不需要孩子做简单家务劳动”。也就是说,有逾4成受访者是出于“不舍得”的心态,不主动要求孩子做家务。
“现在的孩子在三年级之后确实课业负担会比较重,积极主动参与家庭劳动的确实会少一些,一二年级的同学参与率会更高。”闵行区浦江第一小学校长张蕊告诉记者,该校从1998年起就开展“儿童劳动教育的内容与途径的实践研究”,开发了系列“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而这个暑假,浦江一小的同学们也在家参与各种各样的家务劳动。
图:暑假里,浦江一小的同学们开展家庭劳动
“洗衣服、做饭、整理房间……这些家务花不了多少时间,还能帮孩子转换学习频道,放松一下。”“家庭劳动教育是劳动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我们也在不断引导家长懂得劳动在孩子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张蕊校长告诉记者,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出台后,上海更加凸显劳动教育的重要位置,劳动教育已经成为每位学生的必修课。“这两年,同学们的劳动积极性和能力已经在不断提高。”张蕊相信,未来将有更多孩子会主动参与到各种各样的劳动教育之中。
有了洗衣机,还要不要学习洗衣服?当然!
在建平香梅中学,这个暑假有个特殊的假期作业,那就是每周要上传两次用搓衣板洗衣服的照片或视频,开学后学校还要评选洗衣小能手。而劳动工具就是学校送给同学们的搓衣板。
事实上,在很多家庭里,搓衣板已经成了稀罕物。此举也引发了讨论,当洗衣机、扫地机等智能家电越来越普遍的时候,为什么我们还要求孩子学习、参加这些基本的家庭劳动?
在我们的调查中,22%的受访者认为“劳动可以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劳动习惯,有助于孩子成长”;14%的受访者认为“劳动可以使孩子体味生活不易,要珍惜幸福生活”;14%的受访者认为“劳动可以培养孩子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3%的受访者认为“无论什么时代,科技如何发展,都要崇尚劳动精神”;13%的受访者人认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符合时代育人要求”。此外,认为“与孩子共同劳动是亲子活动的一部分”、“家庭劳动也是繁重学习的调节”的受访者占到了12%和8%。
在建平香梅中学送的这块搓衣板上,不仅刻着学校名字,还写着“劳动最光荣”五个大字,小小搓衣板让孩子们体悟的是劳动最美丽这个朴素的道理。这个创意来自校长李砚峰,他还制作了小视频,示范利用搓衣板洗衣服的步骤。
李砚峰校长在暑假前给家长和学生们的公开信中说:“安逸久了,我们就会怕脏、怕累、怕吃苦,本应自己动手能完成的事情,我们都不愿意去做。学校的劳动教育就是要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劳动态度。母校教育终身受益。学校传递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生活中的技能。”
孩子们在随笔中写道,“用搓衣板洗衣服,还可以增强抗压能力。辛苦付出、经历磨难才会有所收获。劳动创造得来的快乐更有趣、更有意义。劳动,比看起来更有意思。”
如何提高孩子劳动积极性?家长要放手,形式也要创新
“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把“劳动教育”列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要求。
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如何提高孩子的劳动积极性呢?
在本次调查中,“家长学会放手,相信孩子的能力,确保安全时让孩子尝试体验,并逐渐养成习惯”得到了受访者最高票支持。19%的受访者还认为“家长要转变观念,认清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16%的受访认为要“寻找或创新适合孩子的劳动,并以孩子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增强体验感和获得感。”
在家庭劳动教育中,张蕊校长提醒家长们要积极表率。“孩子积极参与到劳动中,却有可能把一切搞得一团糟。比如洗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扫地,反而弄得满地垃圾。”张蕊说,家长要给孩子学习体验的机会,不要怕麻烦,在指导过程中不说教,而是陪伴孩子一起劳动,享受劳动过程,探讨如何掌握劳动技能,这样孩子自然乐于参与了。
“家长还可以设计劳动菜单,鼓励孩子动手的同时动脑。比如,洗衣服要放多少洗衣液?出门旅游要带哪些日常用品?每个家庭实际情况不一样,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张蕊说,今年5月份上海向社会发布了《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劳动任务单》,其中对日常生活劳动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家长可以按照清单指导孩子展开劳动。
此外,除了基础的家务劳动,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的创新。比如,杨浦区少科站的“节能小当家”活动,就要求同学们根据家里冰箱、空调、电视等家用电器的耗能设计最优化节能的家居方案,将家务事与学科学习相结合,还开展了“晾晒衣物”等比赛,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劳动的乐趣。少科站站长孙青说:“当劳动教育与科创教育融合,就不仅是培养学生学会自理、掌握生活技能,而是从劳动中感受责任,用知识让生活更美好。”
社会也是劳动教育最好的课堂。据了解,目前上海已有2015家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提供了81万余个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岗位,其中占比达60%是社区垃圾分类、卫生保洁、绿化美化、节粮节电节水节能等岗位。今年暑假,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少科站、学校少年宫、艺术教育基地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都开展形式多样劳动实践活动,体验劳动快乐。暑期“职业小达人”活动也正在举行,来帮助未成年人发现职业兴趣,启蒙职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