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8月16日从市发改委获悉,本市已经形成了水价调整方案,拟于8月31日召开居民听证会,进一步听取社会意见和建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政府制定价格行为规则》和《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等相关规定,为提高政府价格决策科学性,市发改委会同市水务局等部门,在严格成本监审的基础上,多次到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市人大、市政协及专家意见。根据以上各方意见和建议,经过深入研究和反复论证,最终形成了该方案。
8月31日将召开居民听证会
市发展改革委总工程师陈国忠表示,供排水行业发展,关系到城市安全、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近年来,随着水厂深度处理改造、污水污泥处理设施提标等项目相继投运,供排水行业成本呈刚性上涨态势。在政府增加投入、企业降本增效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水价,有利于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促进全社会珍惜和保护水资源,进一步提高居民饮用水水质,切实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企业正常生产运营和扩大再生产,提高供水安全和服务保障能力,更好地满足市民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
据悉,市发改委已于7月29日发布了听证会第一次公告,公告了听证会参加人的组成、产生方式以及消费者的报名条件和报名办法等事项。目前,听证会参加人的报名工作已经全部结束,22名听证会参加人员、3名消费者替补人员和5名旁听人员名单已经确定。居民听证会定于8月31日召开。
第一阶梯综合水价调整为4.09元
市发展改革委总工程师陈国忠表示,本次调整涉及范围为上海市市属供排水企业服务区域内,即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威立雅自来水有限公司2家市属供排水企业服务区域内的居民用户水价。涉及到黄浦区、静安区、普陀区、徐汇区、杨浦区、虹口区、长宁区、闵行区、宝山区,浦东新区和嘉定区等部分区域。
根据方案,将调整居民阶梯水价标准。第一阶梯综合水价从现行的每立方米3.45元调整为4.09元,其中供水价格为每立方米2.27元,应缴纳污水处理费为每立方米1.82元。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建立完善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013〕2676号)规定,适度拉大供水价格一、三阶梯的比价关系,一、二阶梯的比价关系维持不变,应缴纳污水处理费与第一阶梯保持一致,第二阶梯综合水价从现行的每立方米4.83元调整为5.72元,第三阶梯综合水价从现行的每立方米5.83元调整为8.63元。
此外,综合考虑相关因素,本次水价调整将保持各阶梯水量不变。第一阶梯水量对应为户均每年0-220立方米(含),第二阶梯水量对应为户均每年220-300立方米(含),第三阶梯水量对应为户均每年300立方米以上。
水价调整后,按照每户每月生活用水量15立方米测算(覆盖市属区域80%以上的居民用户),每户每月水费支出约61.35元,占本市城镇常住居民户均可支配收入的0.42%(根据2020年上海市统计数据测算),增加的水费支出占户均可支配收入约万分之六。
据悉,在调整居民水价的同时,本市也将采取一系列综合配套措施,加强对调价收入的监管,督促企业加强预算管理,确保调价收入按规定用途使用。在今年七月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时,本市已统筹考虑水价调整的因素,确保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不受水价调整影响。
2025年本市供水深度处理率可达90%
市城投水务集团副总经理王圣说,目前,市属供排水企业负责上海中心城区和部分郊区的供排水建设和运营服务。原水供应规模1310万立方米/日;运营自来水厂14座,供水规模794万立方米/日。运营污水处理厂7座,污水处理规模604万立方米/日,污泥处理规模1005吨干基/日。
自2014年以来,市属供排水企业在原水、供水、污水和污泥处理处置等方面投资约144亿元,占全部建设投资534亿元的27%。
供水行业,从“源头”到“龙头”,积极推进基础设施提质升级。水源地方面,建成和完善黄浦江上游金泽水库、长江青草沙水库及原水系统,基本形成“两江并举、集中取水、水库供水、一网调度”的水源地供应格局。制水方面,全面完成黄浦江上游水源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加速实施长江水源水厂深度处理工程,经过3年全力推进,深度处理率从19%提升至60%以上。管网方面,推进区域连通管、重点区域管网配套工程建设、老旧管网改造等,管网布局进一步优化。同时,聚焦“龙头”水质,积极推进供水管网在线监测及二次供水监管能力建设,出台全国首部、高于国标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地方标准,努力让市民喝上放心水、优质水。目前,上海的管网水质与“十二五”末相比,浊度下降31%,水质更清澈;色度下降37%,观感更透明;余氯下降25%,口感进一步改善;水中有机物高锰酸盐指数下降26%,饮水更健康安全。
排水行业,围绕“水泥气”同治,近年来,通过完善建成区污水管网、截污纳管和实施雨污混接改造和初期雨水治理,污水收集和输送能力显著提升。新建2座污水厂,完成5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出水水质全面达到一级A及以上标准,处理率由93.3%提升至98%,污水处理能力显著提升。建成三大污泥处理处置扩建工程,污泥无害化处理率从75%提高至100%,污泥处理处置能力显著提升。完成5座污水厂和62座污水泵站的臭气治理设施建设,气体均达标排放,臭气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十三五期间,上海关闭了中心城区9座污水处理厂,将其功能调整为初雨调蓄设施,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和水环境。
市水务局总工程师高昊旻指出,“十四五”期间,在水厂深度处理、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接管、污水干线和污水厂新建扩建等方面还将加大建设力度,探索建立长三角区域原水联动及应急供水机制,推进水厂深度处理率2025年达到90%以上,同步完成2000公里老旧供水管网更新,并持续加强原水、出厂水、管网水和二次供水全过程水质管理,不断提升市民饮用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