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9日,上海急救“老八站”之一的黄浦急救分站迁入“新居”投用。
原黄浦急救分站位于北京西路100-102号与北京西路102-106号,面积共计112.06平方米,房屋权属性质为公租房。该分站启用于上世纪50年代末,历经多次建设和改革,是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与本市院前急救事业发展的缩影与历史标志。
由于地处上海市区核心位置,黄浦急救分站主要为周边2公里半径范围内的约10万居民提供急救服务,呼叫对象中以老年人居多,也包括大量游客和来沪就医人群。统计显示,仅这一站点每年出车就超万车次,业务总量与繁忙程度在中心城区名列前茅。
随着新闸路二期“旧改”的启动,黄浦急救分站也面临动迁问题。考虑到急救站点具有重要的社会民生保障功能,从市民实际急救需求出发,此次动迁采取了就近过渡、原址搬回的办法。6月30日签约,新址就在距原址不足500米的凤阳路313号。
记者今天探访全新启用的这一标准化建设新站时看到,这里实际使用面积超400㎡。其中一块智慧显示屏引人瞩目。这里也是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构建的“智慧急救”的应用场景之一。
所谓“智慧急救”,就是病人上车即入院,在急救车将病人送往医院的途中,病人的心跳、心电等各项生命指征就会同步传输到目的地医院的急诊室,急诊室医生和急救车上医生可以同步开展抢救。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主任张志锋告诉记者,“智慧急救”目前已经实现联网的医院达到了60家,基本覆盖了全部的市属、有急诊的医疗机构以及部分区属医疗机构。从试点“智慧急救”至今,120和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传输已经超过了5万余条信息。
“智慧急救”另一项便捷功能就是病人家属可以在急救车上实现医保实时刷卡结算。试点至今截至8月31日,医保移动刷卡总计13599笔,占急救业务量20.54%,总金额达166万余元,超出了2018年至2020年三年的窗口医保报销总量。
据悉,目前全市医疗急救中心急救车辆为418辆,其中今年新增35辆5G负压救护车。120目前平均响应时间稳定在12分钟以内。今年还有6个新站点纳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建设,预计9月底前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