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寒潮来袭,供水部门虽已提前对水表水管“穿衣戴帽”加以御寒,但还是有居民家中出现“爆表”情况,这是为何?
12月25日记者采访了解到,原来,相比“断崖式”降温,这些御寒“棉衣”最怕的就是雨水和雪花散落后的受潮。因此,居民倘若发现这一情况,务必要及时为水表更换“湿衣服”,避免产生二次“受冻”情况。
即日起,居民区“水管家”24小时值守
尽管今天的气温尚未进入“速冻“模式,但体感上还是有些阴冷的。考虑到这几天随时可能出现寒潮,上午时分,中区供水管理所瞿溪站副站长刘睿君和同事抓紧走进了多家居民小区,对部分老旧脱落的水表保温套进行更换,及时拾遗补缺。
在瞿溪路888号的居民区里,刘睿君就发现了几处可能“漏风”的水表“外套”。“这应该是前几次寒潮时我们为小区水表装的保温套,过了几年,有些地方老化了要换了。”刘睿君一边告诉记者,一边手脚麻利地更换了起来。三下五除二,只见他很快就为这些水表穿上了“新衣”。
除了居民区楼道内的水表,这些“水管家”们还对裸露在室外的一些供水管道给予了保暖举措。裹上“防寒带”后,这些水管也犹如穿上了一层“棉衣”,应对寒潮的防御能力得以提升。
刘睿君告诉记者,考虑到明后天可能出现的寒潮,其辖区所在的站点确保每天都有“水管家”24小时值守,“居民如果发现有任何用水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及时和我们联系,抓紧为大家解决”。
并非一件“棉衣”穿到底,最怕受潮没有换
寒潮几乎年年来,申城的水表水管保温工作每年也从未拉下。今年,仅城投水务部门就已经为全市2.9万只水表“穿衣戴帽”。但不可回避的是,尽管相关部门提前未雨绸缪,可还是会出现部分“爆表”情况,这是为何?
对此,刘睿君坦言,除了天气等不可抗因素之外,不少居民对于水表水管的御寒知识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区。“其实,并不是穿上这些保温套就万事大吉了。”刘睿君告诉记者,“温度大幅下降,水表的‘棉衣’保温作用是很明显的,但最怕的就是一边降温一边下雨下雪。”
原来,不少老旧居民区的水表是装在室外的,寒潮期间,温度下降时往往伴随着大风,还会下雨下雪,雨水和雪花在大风的吹拂下飘落在了水表外层的保温套上。“‘棉衣’一受潮,温度再一低,就特别容易冻住。”刘睿君告诉记者,反而让水表遭遇到了“二次冰冻”。
因此,他特别提醒广大市民,一旦发现这些包裹在水表水管上的保温套有严重受潮情况,要及时为其更换。“其实,家里那些不穿的棉质衣物都是很好的防寒用品,都是可以用来包裹在水表外面的,只要让它确保干燥就行。”刘睿君说,“还有,要记得及时关闭过道等朝北方向的窗户。”
水表一旦冻住,切勿使用蛮力拧压
同时,水务部门也呼吁广大市民做好家中自我排查与防护工作。寒潮期间,市民要随时关注家中水管状况,如发生冻管的用户,可以用电吹风烘吹,或拿毛巾裹住水管,然后用温水慢慢浇淋,千万不可用火烘烤或用开水急烫,否则会使管道爆裂。
“如果发现水管有冻裂漏水情况发生,居民可以先尝试将水闸关闭,然后联系供水热线962740或小区物业。”刘睿君特别强调,“千万不要在水表水管冻住的情况下使用蛮力拧压,一旦前端开关拧断,将会对后期维修和用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记者了解到,根据往年经验,为有效应对此次寒潮,确保抢修人员充足,城投水务在已有维修人员基础上,新增应急人员736位,共计1750位人员参与应急抢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