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的最后一波寒潮还是很给力的,申城这两天可谓寒意逼人。12月26日,记者从上海中心气象台了解到,此次寒潮过程的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27日早晨,市区最低-3℃,郊区-6℃到-4℃,有冰冻或严重冰冻。下周二开始,申城开始回暖,但不会像前段时间那样暖意融融了。
寒潮预警解除不意味不冷
今日15时上海中心气象台解除了寒潮蓝色预警信号。
既然已经解除了寒潮蓝色预警,是不是最冷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后面马上要升温了?
并不是!寒潮预警的解除不代表寒冷已经过去。气象专家指出,寒潮预警主要是为了提醒公众,剧烈降温即将或正在发生。寒潮预警的解除只能说明天气变化最剧烈的时间段已经过去了,但是寒冷还在维持。
通常来说,冷空气影响下的气温最低值往往是在冷空气过境后,叠加了辐射降温效应而出现的。
目前,申城低温黄色预警仍在维持当中。
寒潮威力周一释放完毕
受较强冷空气影响,上海今天早晨的最低气温全面跌破冰点,市区徐家汇在-2℃附近,郊区在-4℃到-1℃之间。白天虽有阳光回归,但气温回升乏力,预计最高气温仅有2℃左右。另外,风力仍较大,西北风有4~5级阵风6级,户外体感寒冷。
不过,这已经是寒潮最后的威力了。下周上海维持晴冷的天气格局,明天早晨的最低气温比今天更低,市区在-3℃左右,郊区在-6℃到-4℃之间,有冰冻或严重冰冻,这将是本轮寒潮的极端最低气温。
从下周二白天开始,申城气温将逐日缓慢回升,届时偏北风转为偏南风,白天气温虽明显回升。不过,毕竟已经是冬天了,气温总体较前段时间下降一个台阶。最低气温在0~4℃之间,极端最高气温也仅有12℃。这意味着,尽管最高气温有所回升,但不会像前段时间那样暖意融融了。
从未来预报来看,下周五开始又有一波弱冷空气来袭,气温还会小幅有所下降,申城将会在晴冷之中跨年,12月31日和1月1日的最高气温在9℃左右。
降雪还需再等等
这轮寒潮中,上海的雪可谓下得很不“认真”。尽管气温够低,但是昨日只有浦东的唐镇、川沙、 青浦、宝山、嘉定、崇明等地出现了时间短, 强度弱的小雨夹雪或小雪,而今天更是已经绝迹。
气象部门表示,降雪主要还是集中在浦东地区,临近海的地方,不过雪量非常微弱。作为上海的初雪,这种程度的降雪也让很多市民感到很不过瘾,那么未来两天还会出现降雪吗?
对此,专家表示,由于未来两天天气转为晴好,无法满足降雪必须的水汽条件,所以想看到雪花还得再等等。
气象资料显示,上海常年初雪日是在1月份。需要指出的是,降温未必降雪。气象专家表示,市民或许还记得,今年1月7日申城曾遭遇“世纪寒潮”来袭,最低气温创下2000年以来一月上旬同期最低值,一度触发低温橙色预警。但冷成这样,当时也没有下雪。
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由于冷空气从北方内陆远道而来,它本身是干燥的,需要有南方的水汽配合,才有可能形成降雪。如果没有明显降水过程,缺乏充足的水汽,那就不符合降雪的条件。
不排除弱冷冬可能
几波寒潮的轮番来袭,让市民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今年冬天到底是暖冬还是冷冬?
要知道,上海已经连续两年暖冬了。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上海经历了自1873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二暖的12月、最暖的1月和第三暖的2月,最终成为了上海徐家汇站147年气象记录中最不冷的冬天。而上一个冬天里,尽管本市经历了“世纪寒潮”,在很多市民看来应该是不折不扣的“冷冬”了。然而,气象数据却显示气温总体正常偏暖。
一般而言,一个地区的冬季平均气温比常年气温平均值偏高0.5℃以上,即可定义为暖冬。所以气象专家表示,申城今年究竟是个“什么冬”,标准答案还需得明年2月左右才能公布。
但是,这并非不能预测。今年11月,国家气候中心发布消息指出,根据最新监测,今年10月进入了拉尼娜状态,从历史数据分析来看,在多数拉尼娜事件达到盛期的冬季,影响中国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且强度偏强,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较大,所以预计今年冬季气温偏低的可能性比较大。
而上海市气候中心发布的预测也显示,预计今冬赤道中东太平洋会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北方冷空气较活跃,预计本市冬季平均气温在7℃左右,接近常年,但比去年偏低,气温冷暖变幅大,有阶段性低温或冰冻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