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台盾构同时掘进,上海机场联络线建设全面“提速”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胡玉荣 发布时间:2021-12-31 20:03

摘要: 连接浦东、虹桥两大综合交通枢纽的东西向快速通道工程建设进入全面提速阶段。


12月31日,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声,“虹浦号”盾构机刀盘缓缓转动,由上海申铁投资并建设的机场联络线11标盾构机成功始发。


至此,4台直径14米级超大盾构和2台直径9米级大盾构在地下集结,加上此前已下井、正在奋战的2台14米级超大盾构“骐跃号”“骥跃号”,机场联络线工程形成了8台盾构多点同时掘进的状态,这标志着连接浦东、虹桥两大综合交通枢纽的东西向快速通道工程建设进入全面提速阶段。


机场联络线工程线路全长68.6公里,设虹桥站(既有)、七宝站、华泾站、三林南站、张江站、度假区站、浦东机场站、浦东机场规划航站楼站、上海东站共9个车站,平均站间距8.6公里,预计2024年建成。


作为主要走地下的市域线,机场联络线盾构施工面临着开挖断面大、地质条件复杂、穿越运营轨道及建筑物等诸多困难,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3标隧道由西向东斜交先后下穿轨道交通15号线下行线和上行线,穿越时最小垂直净间距仅7.5米;8标隧道距离浦东合流污水管最小垂直距离仅5米。这对盾构机姿态控制有很高要求,姿态一旦发生偏离,易造成桩基损坏,对高架、地面既有线、桥梁等造成破坏。


针对这些难点,投资建设方久事集团上海申铁邀请专家团队对盾构机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创新设计。根据施工环境和地质情况,为机场联络线打造出了适合实际施工场景的最佳配置机型。


同时,开发使用BIM平台(建筑信息模型),模拟推演盾构掘进的全过程。全线使用智能检测系统,对掘进过程的周边环境、地质情况、风险隐患等,做到实时监控、实时储存、实时分析,根据数据变化调整盾构施工各项参数,逐步形成智能化的盾构施工。


“11标‘虹浦号’盾构机通过构建盾构智能应用分布式数据网络架构,采用大数据计算、AI预测等技术,实现盾构机的自主掘进、自动巡航和智慧管理,创新形成了单人一键式智能掘进的全新模式。”上海申铁相关负责人表示,机场联络线全线还采用了全预制拼装施工工艺,隧道内部不再“尘土飞扬”,既能让施工环节更加绿色环保节能,也提高了盾构作业效率。


责任编辑:胡玉荣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8台盾构同时掘进,上海机场联络线...

8月21日起机场联络线浦东机场站...

首页

顶部